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II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II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II,II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II内糖原含量上升,则I代表胰岛A细胞
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II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 |
B. | 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
C. |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 |
D. | 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获得此纯合矮杆抗病植株涉及的育种方式有 。
(2)过程③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在构建抗病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若过程①的F1自交1代,产生的矮杆抗病植株中纯合体占 。
(4)过程②,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在理论上有 株。
(5)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要用 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千克 | B. | 10千克 | C. | 100千克 | D. | 1000千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把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并产生抗体
C.T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
D.T淋巴细胞吞噬该病原体后形成记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
B.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C.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
D.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只有细胞核中的DNA才携带细胞或个体遗传信息
C.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相互之间由C—C结构连接
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须消耗能量 | |
B. | 溶酶体不能淸除细胞内无用的生物大分子和衰老的细胞器 | |
C. | 由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并未分泌到细跑外,因此由核耱体合成后不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 |
D. | 溶酶体内含有的酶称为菌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