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丙、丁两图为-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0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丙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丁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2)甲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的时间为
 

(3)分析乙图在B点时可能改变的条件.
 ①可能改变的条件是
 

 ②可能改变的条件是
 

(4)丙图曲线中C点和E点之间,植株处于呼吸作用释放C02的速率
 
光合作用吸收C02的速率生理活动状态.
(5)根据丙图推测,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6)丁图曲线中E点的C3的生成速率比D点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专题:
分析:甲图曲线中密闭大棚内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一天中光照强度的变化,乙图曲线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丙图曲线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一天中光照强度的变化,丁图曲线解题的关键词为“盛夏的某一晴天”.
解答: 解:(1)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在B点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在此点均能产生ATP.
(2)甲图中,在B点和C点时CO2浓度达到平衡点,即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相等,对应的时间分别为6点呵18点.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浓度、温度等.在B点时光照强度没有改变,因此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因素可能就是CO2的浓度和温度等条件.
(4)丙图曲线中C点和E点均表示CO2的净吸收量为0,即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因此在C点和E点之间,呼吸作用强度均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5)丙图中,D点吸收的CO2最多,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最强.从E点开始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因此在E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6)丁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在夏季的中午由于光照太强导致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因此曲线中E点的C3的生成速率比D点低.
故答案为:((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叶绿体和线粒体 (2分)
(2)6点和18点((2分),答B、C不给分)
(3)①温度适当升高  ②CO2的浓度适当增加(共2分)
(4)小于   
(5)D; E   
(6)低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心肌细胞可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氧气(  )
A、血浆B、淋巴
C、组织液D、细胞内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ABC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A、②③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黄曲霉素(AFT)是一类真菌产生的有毒、致癌物质.一方面它能与tRNA结合,抑制tRNA  与氨基酸的结合;另一方面能与DNA分子中的鸟嘌呤(G)结合,结合后的G能与碱基T互补  配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基因表达时,黄曲霉素抑制了
 
过程,从而干扰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在AFT诱发形成的肝癌细胞中,p53基因发生突变,导致p53蛋白的第249位氨基酸密码子第三个碱基发生了改变,即由AGG转变为
 
,这种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
 
.  
(3)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研究AFT对动物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染毒    选择25只健康小白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以含不同量AFT的食物喂养,每只每天O.lkg,连续染毒15d.
步骤二:取血    在染毒第20d采集小鼠血液.
步骤三:红细胞、白细胞密度统计    吸取20uL血液,经适当稀释、充分混匀后,静置15min,
再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如表:
    组  别     四     五
食物中添加的AFT剂量(mg/kg体重)     0     14     28     46     140
    红细胞数量(万/mm3)     904     887.2     856.4     696.1     519.1
    白细胞数量(万/mm3)     0.76     1.07     1.24     1.32     1.42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②为了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红细胞密度统计,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浮液,向计数室中滴2滴悬浮液→加盖玻片→静置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上    述实验操作统计的数据与正确操作时统计的数据相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图表示人体局部组织及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途径.图中A~F表示物质,①~⑨表示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
 

(2)根据甲图中物质转换分析判断,该组织细胞最可能是
 
细胞.对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来说,该细胞中特有的代谢终产物是
 

(3)产物E是
 
.图中③、⑨过程脱下的H离子是由
 
物质运输到
 
与F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4)D物质进入血液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
(5)组织液与血浆相比在化学成分上明显减少的是
 
(物质),原因是
 

(6)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乙图.开始时的30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小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
 
方式被吸收入血液.30min后,在
 
(激素)的调节下,甲图中组织细胞内的反应过程
 
(填甲图中的数字)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乙图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两方面的差异分别是
 
.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所以肥胖是导致
 
(疾病)的危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
 
作用的
 
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5)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酵母菌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⑨表示酵母细胞的有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酵母细胞处于5%的蔗糖溶液中时,可构成一个渗透系统.由图中的
 
 (填序号)将该渗透系统分隔为外界溶液(5%的蔗糖溶液)与
 
 (填序号)二个区域.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若在氧气不充足条件下,丙酮酸氧化分解的场所有
 
 (填序号).
(3)家庭“制作葡萄果酒”中,发酵所需的菌种主要来自于
 

(4)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若操作的其他过程符合规范,但观察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最可能的原因是
 

(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E.将血球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F.若出现气泡,则应重新滴加样液.
该同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有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A、味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受体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  )
A、生长激素B、呼吸酶
C、性激素D、脂肪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