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感染“诺如病毒“会引发人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与发热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引起垂体大量合成抗利尿激素
B.病毒的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C.效应T细胞与“诺如病毒“结合可抑制该病毒在体内增殖
D.患者痊愈后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
1、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强,导致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识别变异后的病原体,因此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2、体液免疫过程:

3、细胞免疫过程:

解答 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A错误;
B、病毒的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正确;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C错误;
D、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诺如病毒为题材,考查了水平衡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区分识记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以及释放的部位,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联合清楚病毒的过程,明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连续三年在幼苗期统计种群关于R(r)基因各种基因型所占比率.第二年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
RRRrrr
第二年$\frac{4}{9}$$\frac{4}{9}$$\frac{1}{9}$
(1)若基因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不变;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RR个体所占比率不变.(增加、减少、不变)
(2)若rr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和Rr正常开花结实.第一年RR和Rr个体的比率为1:2.第三年纯合子所占比率为$\frac{5}{8}$.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加(增加、减少、不变),原因是自然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出现变化
C.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完全不同
D.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人体的精原细胞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和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6和23
B.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核DNA数分别是92和46
C.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条Y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成功培育出了转肠乳糖酶基因的“低乳糖奶牛”.这头奶牛所产牛奶中不含乳糖或含量很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获取仅在(优良)奶牛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以使乳汁中的乳糖含量降低.构成启动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奶牛受精卵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与早期胚胎细胞和体细胞相比较,受精卵细胞的优势是具有全能性,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3)受精卵经过体外培养,形成桑椹胚或囊胚,再移植到受体母牛体内,移植到受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能够存活的原因是受体母畜对移入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进行胚胎移植操作前,需要对取自早期胚胎的滋养层细胞利用DNA分子杂交(或DNA探针)技术进行DNA分析,以鉴定其性别.人的肠乳糖酶基因在奶牛中是否成功表达,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进行检测,其中的抗原是指人的肠乳糖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已知体长为1.4cm的鲤鱼为肉食性,大于1.4cm的鲤鱼为杂食性,且随体长的增加肉食比例越来越少,当体长达到4.2cm以上,其植食与肉食比例维持在3:1.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上述存在的食物链(网):.当该湖泊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K值(环境容纳量),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2)若Nt表示沼虾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则当:$\frac{Nt+1}{N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填“增长型”“稳定型”或“衰退型”).
(3)因周边农田化肥的大量使用引起该湖泊水中绿藻、蓝藻大量繁殖.现要投放鲤鱼去除多余的绿藻、蓝藻,则应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鲤鱼进行投放,理由是此时植食性比例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和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B.糖类都是在叶绿体中合成的
C.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中都存在RNA
D.包括病毒在内,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我国74%的耕地土壤中缺磷,而施入土壤的磷肥只有5%-25%的利用率,大部分磷都成了不能吸收的难溶性磷酸盐.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以便将其添加到有机肥中,改善植物磷元素供应.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图),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frac{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1取某地区土样5g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lmL接种到基础培养基A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2h.
步骤2 在基础培养基A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3〜4d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解磷菌株(如表).
菌株透明圈直径
(D)单位:mm
菌落直径
(d)单位:mm
$\frac{D}{d}$
22.815.31.5
20.77.72.7
8.27.51.1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磷以PO43-(HPO42-或H2PO4-)形式被植物细胞吸收,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核酸、磷脂、ATP、NADPH等(填出3种含磷的有机物).
(2)实验中所用的固体培养基往往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人凝固剂琼脂制备的,培养基上出现的单一菌落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为了筛选出所需菌株,培养基中唯一的磷源应该是难溶性磷酸盐,步骤1中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2中接种环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乙.为了保持所得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临时保藏时,要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格养基上,长成菌落后放人4℃的冰箱中;长期保存时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等六校教研会高三上一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是某二倍体高等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该生物一个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包括①③⑤⑥⑦

B.甲图中 A过程表示减数分裂,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

C.乙图表示的分裂时期为有丝分裂的中期

D.乙图所示细胞中共含有 8 个 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