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红绿色盲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 |
B. |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 |
C. | 父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女儿必患此病 | |
D. | 色觉正常的女子所生的儿子必定不患色盲 |
分析 1、伴X性显性遗传病特征:①人群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一倍,前者病情常较轻;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名是该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④女性患者(杂合子)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是该病的患者;⑤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2、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甥、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④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解答 解:A、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正确;
B、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父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致病基因一定会传递给女儿,所以其女儿必患此病,C正确;
D、色觉正常的女子,如果是纯合体,则所生的儿子必定不患色盲;如果是携带者,则所生的儿子患色盲的概率为$\frac{1}{2}$,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伴X隐性和显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B显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 |
B. | 图中A显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 |
C. | 图中A显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 |
D. | 图中B显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两株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均相同 | B. | 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 ||
C. | 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 D. | 后代群体中的纯合体占$\frac{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不成对的遗传因子有规律地进行组合 | |
B. | 控制某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 |
C. | 雌雄配子间有规律的结合是F2代出现固定性状分离比的前提基础 | |
D. | 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推理法准确地预测了自交实验出现的性状分离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都产生黏性末端 | |
B. | 基因表达载体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 |
C. |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 |
D. | 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X、Y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 |
B. | 结构Z的细胞膜上受体能识别激素a和激素b | |
C. | 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 | |
D. |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抑制了X、Y的分泌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个体衰老导致细胞衰老 | |
B. | 衰老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升高 | |
C. |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 |
D. | 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 |
B. |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 |
C.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
D.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