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E区,是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
C.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绥化绥棱职业技术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受精时,精子的头部和尾部一起进入卵细胞中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某种药物处理大鼠,其肝细胞受到刺激开始细胞分裂,导致肝体积增大.当药物作用停止后,发生凋亡的肝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使得一周之内大鼠的肝就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对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速率来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量的稳定
B.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肝脏体积增大过程中,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比,保持不变的是( )
A.蛋白质的含量 B.染色体的数量 C.细胞器的数量 D.RNA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无线粒体,但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B.与呼吸有关的酶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和无氧时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产物不同
D.肝脏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自于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图.请问:
(1)实验中盐水需煮沸原因是________,并且冷却后才可使用.溶液量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直升班上开学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
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