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代 亲本 | 白青秆稀裂叶 | 白青秆分裂叶 | 紫红秆稀裂叶 | 紫红秆分裂叶 |
组合一 | 9 | 3 | 3 | 1 |
组合二 | 3 | 0 | 1 | 0 |
分析 控制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表格中组合一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亲本为双杂,基因型为AaBb.
解答 解:(1)若将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野生型青蒿杂交,F1中的基因型2×2=4种,紫红杆分裂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F1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故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紫红杆分裂叶植株比例最高,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表现型比例为紫红秆稀裂叶:紫红秆分裂叶=3:1.
(2)①组合一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亲本为双杂,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的白青杆分裂叶基因型为A_bb,其中AAbb占$\frac{1}{3}$,Aabb个体占$\frac{2}{3}$,所以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占$\frac{1}{3}$.后代中白青杆分裂叶(A_bb)的概率是$\frac{1}{3}+\frac{2}{3}×\frac{3}{4}=\frac{5}{6}$.
②组合二中后代白青杆:紫红杆=3:1,且全为稀裂叶,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3)在一个白青杆AA(纯合体)青蒿中,发现了一株紫红杆(aa)青蒿,将该株紫红杆青蒿与纯合白青杆青蒿杂交;如果F1全为白青杆,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青杆:紫红杆=3:1,说明紫红杆性状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紫红杆性状是由于环境引起的.
(4)在♀AA×♂aa杂交中,野生型青蒿染色体组成为2n=18,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两条染色体均进入次级卵母细胞,这样的话,经过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就为9+1=10条;另一种可能是两天染色体均进入第一极体,这样,次级卵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就为9-1=8条.如果雌配子染色体数目是10条,则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19,如果雌配子染色体数目是8条,则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17条.
故答案为:
(1)4 aaBb 紫红秆稀裂叶:紫红秆分裂叶=3:1
(2)①$\frac{2}{3}$ $\frac{5}{6}$
②AaBB、AaBb或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3)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
(4)19条或17条
点评 本题以表格为载体,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判断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并能够利用该定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二春季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增长率
B.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二倍体西瓜Aa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变成了四倍体西瓜,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4:1 | |
B. |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 |
C. | 基因型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侓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frac{7}{16}$ | |
D. | 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灰身 红眼 | 灰身 白眼 | 黑身 红眼 | 黑身 白眼 | |
雄性 | $\frac{3}{15}$ | $\frac{3}{15}$ | $\frac{1}{15}$ | $\frac{1}{15}$ |
雌性 | $\frac{6}{15}$ | 0 | $\frac{1}{15}$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成分 | KH2PO4 | Na2HPO4 | MgSO4•7H2O | 葡萄糖 | 尿素 | 琼脂 |
含量 | 1.4g | 2.1g | 0.2g | 10.0g | 1.0g | 15.0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胆固醇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它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 |
B. | 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性有关,需要消耗ATP | |
C. | 从图中分析可知,如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为抑制,②③为促进 | |
D. | 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