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
 

(2)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
 
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
 
(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
 
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
 
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图乙是突触的结构,①是轴突末端,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⑤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
解答: 解:(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
(2)图乙是突触结构,相当于图中c;图甲中反射弧含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结构.
(3)图乙中的B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④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
(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消耗ATP,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因此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线粒体.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7)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2)c   2
(3)细胞体    树突    组织液
(4)高尔基体    胞吐
(5)ATP   线粒体
(6)蛋白质
(7)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点评:对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与生长素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放在窗口的花卉向光源弯曲生长
B、棉花摘心能多结棉桃
C、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D、枫树叶秋天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洋葱叶肉细胞中,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
A、5、2、8
B、4、2、2
C、4、2、8
D、5、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进行分裂时,DNA含量变化如图乙
B、图甲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c→b
C、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④释放,作用于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仪器.在用显微镜时,如果发现显微镜视野中有一个小黑点,移动玻片时,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时小黑点也不动,那么这个小黑点最有可能在
 
上.若小黑点在玻片上,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时,视野中的小黑点会向
 
移动.如果小黑点在目镜上,则移动
 
时,小黑点会跟着一起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并不直接参与代谢过程,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
 
,其所发挥的作用因
 
 
 
而有较大的差异.
(2)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幼根和幼芽,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
 
就可产生α-淀粉酶,可简化工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这时,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4)生物进化的单位是
 
,进化的原材料由
 
提供,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甲型H1N1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C与A功能上的区别是
 

(2)在④过程中,C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合成抗体的模板.若破坏C细胞核内的
 
(填结构),上述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3)注射甲型H1Nl病毒疫苗后第15天感染甲型H1N1病毒的感染者,与没有注射疫苗的感染者相比体内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主要原因是
 

(4)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探究甲型H1Nl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请简述该实验的设计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型H1N1流感大规模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1N1侵入机体后,仅有少数H1N1刺激T细胞就可以形成浆细胞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H1N1入侵的靶细胞
C、患者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H1N1病毒
D、被H1N1感染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H1N1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