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群落的结构特征: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4、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答 解:(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是呈现镶嵌分布,故其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但也有工厂污水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后者容易被忽略,应引起重视.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使河流中好氧性细菌急剧增多,导致河流中O2含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但是在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3)根据图示可知,A处1-2月无机盐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大量增多,吸收了水中的无机盐.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温度过低,也有可能是光照时间太短.
(4)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CO2增多而造成温室效应.
(5)村庄被踩踏过的地方,不见三种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使群落的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6)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如果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
(1)水平 太阳能和工厂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氧气 自我调节
(3)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 温度或光照
(4)化石燃料的燃烧
(5)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6)偏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结构特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胚细胞是活的,胚乳细胞是死的 | B. | 胚细胞是活的,胚乳细胞也是活的 | ||
C. | 胚细胞是死的,胚乳细胞是活的 | D. | 胚细胞是死的,胚乳细胞也是死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 |
B. |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
C. |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
D. |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加入R型活菌 | B. | 只加入加热杀死后的R型菌 | ||
C. | 只加入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 | D. | 同时加入S型菌的DNA和R型活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③表述类型 | |
B. |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 | |
C. |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③表述类型 | |
D. |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离子浓度(%) | 0 | 0.0005 | 0.001 | 0.005 | 0.01 | 0.05 | |
脲酶产量 μ/moL | Ni2+ | 0.02 | 0.056 | 0.067 | 0.28 | 0.36 | 0.08 |
Mn2+ | 0.031 | 0.21 | 0.28 | 0.31 | 0.37 | 0.085 | |
尿素浓度(%) | 0 | 0.2 | 0.4 | 0.6 | 0.8 | 1.0 | |
脲酶产量μ/moL | 0 | 1.15 | 1.60 | 1.73 | 1.45 | 0.28 |
A. | 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 |
B. | 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 |
C. | 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 |
D. | 凝胶色谱法分离脲酶时,脲酶比其他小分子蛋白质在凝胶柱中移动更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因素诱变是诱变处理的常用手段 | |
B. |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 | |
C. | 诱变育种可以大幅度的改变生物性状 | |
D. |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较难稳定遗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细胞、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细胞内液 B.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