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
B.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C.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D.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证明光照和重力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尖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没每易拉罐内植入三棵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幼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孔,在他们的侧面0.5m处用100W的灯泡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左的小孔,在他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灯泡连续照射; 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下所示. 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 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特征,最可能的原因
(2)由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特征,最有可能的原因
(3)由丙、丁装置内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4)若让丙丁装置失去重力,则丙装置内幼苗的生长方向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题型:综合题
红茶菌液是一种传统的活菌饮料,制作流程是:制备红茶糖液→接种红茶菌种→发酵→红茶菌液。据此回答:
(1)红茶菌种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酪菌的共生体,可以用__________法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菌种。
(2)在接种之前,红茶糖液要先煮沸后冷却,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铃薯去皮鲜切后,很容易发生由多酚氧化酶(PPO)催化的酶促褐变,严重影响外观。为了探究红茶菌液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作用及机理,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分三组,其中A组(实验组)处理液是_________________, B组是红茶糖液,C组是_____________。用各组处理液浸泡鲜切马铃薯条30min,取出后进行相同的风干、馐和冷藏处理。将马铃薯条保存5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记录。
①补充完成上述实验步骤。
②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还需要控制哪些无关变量?
③实验结论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4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健康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置于相同且能承受的低温环境中,1小时后分别测两组小鼠的体温。然后,将甲组小鼠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乙组小鼠不做手术处理。仍置于相同且能承受的低温环境中,1小时后再分别测试两组小鼠的体温,计算出甲、乙两组小鼠实验前后体温的差值,分别记为A、B,分析实验结果。
(1)若A、B不同,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B基本相同,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调节途径。
(2)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________,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烟台市2010年高三年级诊断性测试生物 题型:实验题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 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出了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
实验组 |
A |
B |
C |
D |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
4.0 |
4.0 |
0.8 |
0.8 |
培养液体积/mL |
200 |
800 |
200 |
800 |
实验二 进一步进行了下表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1)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______________,每次计数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图中曲线②代表的是__________组的结果;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 。
(3)实验二想研究_________ 因素对酵母菌数量增长影响;此实验中酵母菌的年龄组成为衰退类型的是 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一模(生物) 题型:填空题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出了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
实验二 进一步进行了下表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1)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______________,每次计数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图中曲线②代表的是__________组的结果;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 ______ 。
(3) 实验二想研究_________ 因素对酵母菌数量增长影响;此实验中酵母菌的年龄组成为衰退类型的是 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