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1、图2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小麦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__________,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__________(上升/下降),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干重的变化主要与__________元素密切相关。
(2)小麦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__________含量增多,用__________试剂检测还原糖的量,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来判断。
【答案】水下降上升C淀粉斐林砖红色沉淀的多少(或砖红色颜色的深浅)
【解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水和糖类、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分析图1和图2可知,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下降,淀粉等积累,因此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上升,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因此干重的变化主要与C元素密切相关。
(2) 图2显示:小麦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增多,还原糖与蔗糖的含量下降。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量,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砖红色沉淀的多少(或砖红色颜色的深浅)来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 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
C. 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 600
D.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化合物分子结构式,据图回答:
(1)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
(2)该化合物的水解产物有_______种,其水解产物的分子量之和比该物质的分子量多了______。
(3)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合成场所是_________,该反应方式叫_____________。
(4)肽链和蛋白质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
C. 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 甲植物体内[H]的含量在CO2浓度为b时比在a时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一定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的图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图示过程发生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B与 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基因A、 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工作者在研究影响某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时,偶然发现甲植株叶片呈深绿色,与其他植株明显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甲植株叶片颜色不同的原因,分别取甲、乙(叶色正常)植株叶龄相同的新鲜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分别如图1、图2所示。
由图可知:与乙植株相比,甲植株叶片呈深绿色的原因是______,光合作用时该植株对______光的吸收会减弱。
(2)为进一步研究叶片颜色变深对甲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分别测定甲、乙植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的吸收速率,结果如表:
光照强度(klx)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
CO2吸收速率(mgm-2h-1) | 甲 | -3.6 | -0.72 | 2.4 | 3.0 | 4.8 | 6.9 | 7.2 |
乙 | -4.6 | -1 | 2.4 | 3.6 | 5.8 | 7.9 | 8.8 |
相同光照强度下,甲植株的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植株的光合速率,请分析其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