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下列关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灵敏
B.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
C.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D.刺激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

分析 1、神经-肌肉突触和神经-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大致相同,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①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②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③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 解:A、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迟钝、甚至丧失,A错误;
B、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迟钝,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B正确;
C、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疾病,C正确;
D、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但不影响神经-神经突触的信号传递,所以刺激重症肌无力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重症肌无力为题材,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失调病的类型的知识,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明确免疫失调病的类型和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为DNA分子(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苷酸,其中2是脱氧核糖.
(2)若3表示胞嘧啶,则4表示鸟嘌呤 (填写中文名称).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氢键(化学键)连接起来的.
(4)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甲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向右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接受a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后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B.④和⑤所处状态是轴突膜上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的结果
C.a处在兴奋传到后开始合成神经递质,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开始大量开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可能是(  )
A.根<芽<茎B.根<芽>茎C.根>芽>茎D.根>芽<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
(1)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适用的材料是C,脂肪的鉴定一般选用D
A.苹果     B.玉米       C.鸡蛋蛋白  D.花生种子
(2)玉米中含大量淀粉,需要碘液鉴定,颜色变为蓝色.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颜色变为紫色.
(3)糖类的鉴定所用试剂是斐林试剂,其中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性的葡萄糖等,与该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果糖,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氧量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利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C.将酶进行固定化后,催化活性比固定化前要高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不仅作为反应底物还可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伸长促进作用最适浓度”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胚芽鞘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分析回答:

(1)实验中,取得的胚芽鞘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的目的是减少切断中本身含有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避光培养的原因是光照可能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2)试验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氧气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
(3)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将A溶解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4)根据实验结果,本实验中1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作用减弱.
(5)若要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促进作用最大的生长素类似物A的浓度范围,应如何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在浓度为0.1-10mg/L范围内,配制梯度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的溶液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A与图B分别表示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B图,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4]叶绿体和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构成的[2]细胞壁.
(2)活细胞中的[9]线粒体能够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
(3)核仁与某种RNA的形成和细胞器[11]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细胞中的1、4、5、8、9、14等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生物膜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

①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5个完整细胞

②控制合成一个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碱基数量最少应是390个

③n对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种

④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链状多肽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