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图实验.请回答:
(1)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黑暗条件下的毒性更强.实验中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乙.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6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10min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溶氧量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2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总光合作用速率约为1.0mg/L•min溶解氧.
④综上研究,可得出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分析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由甲图的实验结果可知,在黑暗的条件下,纳米银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更强,当纳米银的浓度为4mg/L时,纳米银对小球藻的抑制率高达100%,相同浓度下,对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小球藻的抑制率较低;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氧气的释放量,可以用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来表示.

解答 解:(1)分析甲图可知,相同纳米银浓度下,黑暗时对小球藻生长状况的抑制率比光照条件下更高,因此黑暗条件下纳米银毒性更高;由于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对于小球藻的统计方法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分为两大组,一组是黑暗条件下探究纳米银的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光照条件下探究纳米银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培养液中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曲线中有5个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加上空白对照,每一组有6个实验试管,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6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量,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溶氧量的变化;
③由于A组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若初始培养液中氧气浓度是系列1,光合作用过程释放氧气,因此系列2为A组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系列3是B组,黑暗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分析题图可知,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情况下氧气浓度增加了14-6=8mg/L,即净光合作用强度是每分钟为0.8mg/L,黑暗条件下,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氧气浓度为4.5mg/L,即呼吸作用强度是每分钟(6-4.5)mg/L÷10=0.15mg/L,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0.8+0.15≈0.95mg/L.
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纳米银既能抑制小球藻的呼吸作用也能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而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故答案为:
(1)黑暗 显微镜
(2)②6 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 相同且适宜 溶氧量
③2    1.0
④纳米银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纳米银浓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干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变量和实验原理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应用及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建湖二中高二5月阶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人食用海鲜后出现腹泻、腹痛等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海鲜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海鲜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海鲜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海鲜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植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2中丙、丁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④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
(3)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
①分别含有5个和12个碳原子的核糖、蔗糖都能水解
②糖原和淀粉的水解产物虽然不同,但都是能源物质
③和糖原相比,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多,因而脂肪为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④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⑤所有的脂质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⑥脂肪属于脂质的一种,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A.0种B.1种C.2种D.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电子显微镜下,发菜和金鱼藻细胞中都能被观察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核糖体C.叶绿体D.溶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效应器,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填图中序号)8→7→3.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膜内/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1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受体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A再被利用,结构2为载体蛋白.
(4)若图中物质a是胰岛素,则靶细胞C是胰岛B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表是四瓶培养在充足葡萄糖溶液中的等量酵母菌,在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后,测得其呼吸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量,据表回答问题:
氧浓度ABCD
产生酒精量  mol96.560
产生CO2量  mol912.51530
(1)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吸收氧气9mol.共消耗葡萄糖4.5mol.
(3)表中四个氧气浓度条件下,消耗葡萄糖最少的是B,产生ATP最少的是A
(4)若将培养瓶中的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其产物不是酒精,而是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真核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原生质层包括:2、3、6(填数字标号),完成甲图实验通常选用的材料是紫洋葱(的外表皮).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外界溶液浓度过大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2)发生乙、丙反应的膜状结构分别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
(3)丁图中的化学反应称为脱水缩合,破坏细胞核中的核仁(结构)会影响该过程的发生.
(4)破坏动物细胞膜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让其吸水涨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