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醛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用溴水检验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1 mol HCHO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2 mol Ag
C.对甲基苯甲醛()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它含有醛基
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需要的原料为_____,若 DNA 的一 条链上某部分碱基顺序为TGGGCTAAACCG,则其互补链转录生成的mRNA链上的碱基排 列顺序为 _____________ 。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 29%、19%,则与α链对应的双链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
(3)图中②、③所示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的信息传递途径为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在“都相同”、 “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两个细胞或病毒与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 若a是HIV,则b是T细胞,HIV的入侵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丧失
C. 若a是凋亡的细胞,则a被b吞噬细胞分解的过程与溶酶体有关
D. 若b细胞内部被麻风杆菌入侵,则a可能是与其密切接触的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l)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图甲是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模型。根据牧草产量的影响因素,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蝗灾,因为 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 的结果,则该调查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图乙的A点至I点各对应时间点分别是农药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时间点,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哪些点____对应时间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点对应时间开始引入了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发生E-F变化的 直接原因是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细胞中,其遗传物质RNA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生产HIV的工厂,每个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人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2—10年(如图所示),一旦确诊为艾滋病,一般2—3年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Ⅰ 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效应T细胞作用于___________,HIV失去藏身之所后再经过_______作用,使HIV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2)B点中有少量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的互补DNA潜伏在__________细胞中。潜伏期过后,经过_________的转录、翻译形成__________外壳,再经过___________的组装过程,形成新HIV并释放出去,使HIV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上升。
(3)科学家研究发现HIV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化,这给治疗和预防艾滋病药品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困难。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学家应该从何入手开发治疗艾滋病的特异性药物?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5℃时呼吸作用为暗反应提供的ATP不足
B. 5℃~37℃范围内,植物均表现为生长状态
C. 当温度达到50℃时,植物细胞因蛋白质失活而死亡
D. 温室栽培中温度控制在37℃左右最利于该植物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表示一株水平放置的幼苗,①~⑥表示植株的不同部位;乙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幼苗不同器官的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中①处产生的生长素可通过主动运输到达⑥处
B. 图甲中①②③④处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E、G、C点
C. 图甲中③和④处生长情况的差异,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10-10mol·L-1的生长素对图甲中①③⑤处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人提出一种假说,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单测光引起MBOA(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种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为了验证此假说,研究人员利用玉米胚芽鞘和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MBOA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_____作用,做出这种推测的依据是_____。该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MBOA在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2)若要同时证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是否与生长素的分布有关,需要补充的实验步骤是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_,则说明植物向光性不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 B. 组成成分中含mRNA
C. 全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D. 线粒体基质中有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