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蓝藻和黑藻细胞都有的结构或功能是(  )
①含有细胞壁和核糖体 
②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③含有DNA和RNA 
④都含有叶绿体.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藻类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黑藻是低等植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复杂的细胞器,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

解答 解:①黑藻和蓝藻均含有细胞壁,细胞中均含有核糖体,①正确;
②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类素,能进行光合作用;黑藻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②正确;
③蓝藻和黑藻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正确③;
④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④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藻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与高等动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2、液泡13、叶绿体4.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是高尔基体5.
(3)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10,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4.
(4)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
(5)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12.
(6)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膜上附有多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是内质网11.
(7)根据该细胞具有核膜(或细胞核)8,可以确定其属于真核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1分子甘氨酸和1分子丙氨酸形成二肽时,最多能形成二肽(  )
A.1种B.2种C.4种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符合上述基本功能的是(  )
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B.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每一个营养级都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C.任何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是指(  )
A.在结构上直接相连的细胞器
B.细胞内所有的生物膜
C.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眼角膜等
D.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有(  )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4)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5)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6)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方法有:①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B.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只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生物为原核生物,细胞为原核细胞(填真核或原核),判断的理由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该细胞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透光)、乙(透光)、丙(不透光),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得甲瓶中的氧气含量为a mg,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白天光照适宜,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测得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分别为b mg和c mg.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乙瓶中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和O2可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C.白天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a-c)mg
D.白天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b-c)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