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57年丹麦生理学家JeanSkou证明了能水解ATP的酶与具有运送Na+和K+活性的蛋白质是同一蛋白质,被称为钠-钾依赖ATP酶,如图1这种蛋白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有两个K+结合位点,将
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

(1)上述过程中Na+和K+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否有关
 
(填有或无).该过程能否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填能或不能).
(2)上述过程使神经细胞重建原来的离子平衡,若受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了膜内为
 
电位,膜外为
 
电位的
 
现象.
(3)若某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中,适当降低溶液中的Na+溶液(低Na),请在坐标里画出低Na溶液中神经细胞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假设开始在溶液中静息电位是-60mV,变化的最大幅度是90mV,从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大约需1.5ms,如图2所示)
(4)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推测与化学突触比较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
 
,方向是
 

(5)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溶胶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
 
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癫痫病人,可缓解病情.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
分析:1、静息电位:在神经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这就是动作电位.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 解:(1)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因此Na+和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的方式.该过程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协助,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前,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造成膜外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若受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钾离子关闭,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了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这是反极化现象.
(3)静息电位是-60mV,变化的最大幅度是90mV,从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大约需1.5ms,如图所示

(4)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与化学突触快,方向是双向的.
(5)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故答案为:
(1)主动转运     有     能
(2)正        负       反极化
(3)

(4)速度较快        方向是双向的
(5)突触小泡       抑制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热能,能量主要是以化学能的形式输入该生态系统
B、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正金字塔形状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由于环境因素的变迁,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此属于种群的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该能量直接来自于(  )
A、C6H12O6的分解
B、蛋白质的分解
C、ATP的水解
D、脂肪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表示某植物的某种生理活动,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吸收O2和O2释放量的状况,请据图回答:

(1)图甲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其中A表示
 
,B表示
 

(2)若光照突然加强,会使光合作用
 
反应产生的
 
增加,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
 
(增加、减少或不变).
(3)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乙中的a点时,该植物生理活动的特点是
 

(4)若图乙是CO2浓度为0.3%条件下测得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CO2浓度下降到0.1%时,a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常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食物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食物样品,研磨后沸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
 
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
 
;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
 

(3)如图为探究“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索酶溶液的最佳浓度”的实验结果.
①结果表明: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
 

②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可测算出细菌的数量,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c细胞中的染色体,需先用
 
进行染色.图中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图中细胞c处于
 
(时期),细胞h的名称是
 
;正常情况下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填字母序号).
(3)细胞d到细胞f的过程被称为
 
,细胞e和细胞f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细胞内
 
(物质)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
 
酶,B是
 
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4)乙图中,7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细胞内发生染色体数量加倍的时期是(  )
A、a~bB、c~d
C、d~eD、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ATP与A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含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B、ATP的化学元素包括了C、H、O、N、P
C、需氧呼吸过程中,ATP的产生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导致ADP含量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