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在培养的二倍体水稻群体中发现一株黄叶色的植株甲.科研人员对此变异进行深入研究.
(1)植株甲自交,后代出现黄叶致死:黄叶:绿叶=1:2:1,表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纯合子),决定此种黄叶色基因记为Chy,则Chy在细胞中的位置为细胞核中.
(2)提取植株甲与野生型植株的DNA,对两种植株的DNA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DNA分子的复制.利用能与已知染色体DNA特定结合的多对引物扩增,然后逐一对比找出不同(相同/不同)的扩增产物,初步确定了此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
(3)已11号染色体上还有一个突变基因Chl9,其指导合成的酶与正常酶存在竞争关系,影响叶绿素合成.植株中若有Chl9,则叶色偏黄.为确定Chy与Chl9的位置关系,用植株甲与Chl9纯合子杂交(F1中Chy位置若无野生型基因则幼苗期致死).
假设一:若F1中出现致死幼苗,则这两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等位基因;
假设二:若F1中无致死幼苗,则这两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非等位基因.
杂交实验结果证明假设一的位置关系成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特点).
(4)Chy表达产物参与图1所示的相关代谢反应过程,其中A、B、C、D表示相关化学反应.测量植株甲与野生型植株中相关物质含量的相对值,结果如图2.

由图1、2可知,与野生型相比,植株甲中原卟啉积累,其原因可能是Chy的表达产物影响A(填图1中字母)化学反应.试分析植株甲中也有叶绿素合成的原因是甲为杂合子,含有野生基因,野生基因表达产物使A化学反应仍能进行,从而合成叶绿素.
(5)将Chy转入野生型植株,获得转入1个Chy的植株,Chy未破坏野生型植株的基因.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叶色出现三种类型:黄叶、绿叶、叶色介于二者之间,其中黄叶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1}{4}$,绿叶和叶色介于二者之间的植株比例分别为$\frac{1}{2}$.
(6)上述实验表明,水稻叶色的遗传受基因的种类和位置共同控制.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株甲自交,后代出现黄叶致死:黄叶:绿叶=1:2: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解答 解:(1)设Chy 基因用C黄表示.植株甲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黄叶致死(C黄C黄):黄叶(C黄C野):绿叶(C野C野)=1:2: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可推知植株甲为杂合子(C黄C野),相关基因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2)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DNA利用的是体内DNA分子复制的原理,需要多对引物,比较甲植株和野生植株的不同扩增产物,可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3)甲与Chl9纯合子杂交(Chl9 基因用C偏黄表示):C黄C野×C偏黄C偏黄→F1
①若C黄、C偏黄、C野为11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即:$\frac{\underline{\;C黄\;}}{C野}$×$\frac{\underline{\;C偏黄\;}}{C偏黄}$$\stackrel{杂交}{→}$$\frac{\underline{\;\;\;C黄\;\;\;}}{C偏黄}$(幼苗致死)、$\frac{\underline{\;\;\;C野\;\;\;}}{C偏黄}$,其中$\frac{\underline{\;\;\;C黄\;\;\;}}{C偏黄}$不含野生基因,幼苗期致死.
②若C黄、C偏黄不是等位基因,即:$\frac{\underline{\;C黄C野\;}}{C野C野}$×$\frac{\underline{\;C野C偏黄\;}}{C野C偏黄}$$\stackrel{杂交}{→}$$\frac{\underline{\;\;\;C黄C野\;\;\;}}{C野C偏黄}$、$\frac{\underline{\;\;\;C野C野\;\;\;}}{C野C偏黄}$,则F1都含野生基因,无致死幼苗.杂交实验结果证明C黄、C偏黄、C野为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4)图2中显示,甲植株原卟啉含量高于野生植株而镁原卟啉含量低于野生植株,可推知Chy 基因表达产物影响的是A反应过程.植株甲为杂合子,含有野生基因,野生基因表达产物使 A 化学反应仍能进行,从而经过系列反应仍能合成叶绿素.
(5)将Chy基因转入野生植株,获得含1个Chy基因的杂合体,并且由题知Chy基因插入位置不在野生基因位置,所以该转基因植株为两种情况①$\frac{\underline{\;C野C黄\;}}{C野--}$或②$\frac{\underline{\;C野\;}}{C野}$$\frac{\underline{\;C黄\;}}{\;}$.
则其自交后代为:第①种情况:$\frac{\underline{\;C野C黄\;}}{C野--}$$\stackrel{自交}{→}$1$\frac{\underline{\;C野C黄\;}}{C野C黄}$:2$\frac{\underline{\;C野C黄\;}}{C野--}$:1$\frac{\underline{\;C野--\;}}{C野--}$,
第②种情况:$\frac{\underline{\;C野\;}}{C野}$$\frac{\underline{\;C黄\;}}{\;}$$\stackrel{自交}{→}$1$\frac{\underline{\;C野\;}}{C野}$$\frac{\underline{\;C黄\;}}{C黄}$:2$\frac{\underline{\;C野\;}}{C野}$$\frac{\underline{\;C黄\;}}{\;}$:1$\frac{\underline{\;C野\;}}{C野}$$\frac{\underline{\;-\;}}{-}$
则两种情况黄色(含有两个$\frac{C黄}{\;}$)占$\frac{1}{4}$,叶色介于黄绿间(含有一个$\frac{C黄}{\;}$)占$\frac{1}{2}$,绿叶(不含$\frac{C黄}{\;}$)占$\frac{1}{4}$.
(6)由题可知,控制叶色的基因有Chy、Chl9、野生基因,并且基因在不同位置对表现型的影响也不同,所以,水稻叶色的遗传受基因种类和位置的共同影响.
故答案为:
(1)杂合子   细胞核中
(2)DNA分子的复制   引物    不同
(3)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不定向
(4)原卟啉     A     甲为杂合子,含有野生基因,野生基因表达产物使A化学反应仍能进行,从而合成叶绿素
(5)$\frac{1}{4}$        $\frac{1}{2}$
(6)种类   位置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与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的细胞器在数量上有区别,但种类是相同的
B.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有叶绿体
C.磷脂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D.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要在核糖体上进行,例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R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现象都可称为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只发生有丝分裂过程中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型为DdEE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一定会出现基因突变的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
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
C.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
D.物质甲、乙、丙为生物大分子,都有物种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
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Ⅰ-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肾源性尿崩症是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若Ⅱ-1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病小孩概率为$\frac{1}{8}$.若Ⅲ-1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一性染色体为XXY但无肾源性尿崩症的男孩,其原因最可能是亲代中的父亲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XY染色体或性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产生异常配子所致.
(2)大量研究表明,肾源性尿崩症与抗利尿激素的生理效应有关,作用机理如图2.
①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态.
②通过DNA测序技术,发现控制P蛋白基因碱基序列发生变化,说明该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若mRNA中部引入了一个终止密码子,造成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G蛋白不会被激活,即使抗利尿激素含量正常,也无该激素效应.综上所述,从分子水平解释Ⅱ-3个体不患尿崩症的原因是Ⅱ-3是杂合子,携带显性基因,可以控制正常蛋白P的合成,能够与G蛋白结合并激活G蛋白,在有抗利尿激素情况下具有抗利尿激素生理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相关基因碱基对增添,从而导致相关蛋白质结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说,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产生还原氢,但本质不同,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还原型辅酶I和还原型辅酶II
D.被称为“生命燃料”的葡萄糖中含有的能量释放后,储存在“能量通货”ATP中才能用于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入侵人体后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
B.疟原虫的遗传物质是RNA
C.青蒿素的作用可能是阻止疟原虫细胞壁的合成
D.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一下二调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