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而且冬季二氧化碳产生量大于夏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解答 解:①1980年至2000年CO2浓度的变化是CO2浓度的平均值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植被破坏.
②从1984年分析,在一年四季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冬季CO2浓度高于夏季,主要原因是冬季采暖增加CO2排放量,光合作用减弱减少CO2吸收量;夏季温度升高、日照时间延长,光合作用增强增加CO2吸收量.
故答案为:
①CO2浓度的平均值逐年升高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植被破坏
②冬季CO2浓度高于夏季 冬季采暖增加CO2排放量,光合作用减弱减少CO2吸收量 夏季温度升高、日照时间延长,光合作用增强增加CO2吸收量
点评 本题考查了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光照下释放O2(mg/h) | 9.67 | 14.67 | 19.67 | 21.67 | 19.3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F2表现型 | 数量 |
抗甲锈菌、抗乙锈菌 | 101 |
抗甲锈菌、易感乙锈菌 | 34 |
易感甲锈菌、抗乙锈菌 | 32 |
易感甲锈菌、易感乙锈菌 | 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 |
B. | 可以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 |
C. |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
D. | 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成份(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0 | 10.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 |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 |
B. |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比③多 | |
C. | 肌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 |
D. |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1}$ | B. | $\frac{1}{3}$ | C. | $\frac{1}{2}$ | D. | $\frac{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子合成 | |
B. | 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 | |
C. | 着丝点分裂使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 |
D. | 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