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基因 | Ⅰ | Ⅱ | Ⅲ |
碱基变化 | C→CG | C→T | CTT→C |
蛋白质 |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
分析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果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如果发生在编码区,则可能因此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碱基对替换往往只有一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往往会引起从突变点之后的多个密码子发生变化,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2、分析题图可知,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细胞个数明显多于突变型,而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每个细胞的宽度相同,因此突变体窄叶是由于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每个细胞的宽度变窄.
解答 解:(1)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由柱形图分析可知,窄叶性状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数目减少造成的,每个细胞的宽度没有变窄.
(3)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接近3:1,说明突变型窄叶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4)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Ⅰ的突变是碱基对增添造成的,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没有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由于蛋白质没有发生变化,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说明基因突变使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翻译提前终止.
(5)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说明存在突变基因Ⅱ,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说明该突变体同时存在突变基因Ⅲ.由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基因Ⅱ和基因Ⅲ不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增添、缺失、替换
(2)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
(3)(单株)叶片宽窄 隐性基因
(4)编码(或“密码子对应”) 不会 翻译提前终止
(5)Ⅱ、Ⅲ否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实质,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影响的机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酒精发酵过程中有大量ATP生成 | |
B. | ATP不能为物质跨膜运输和肌肉收缩提供能量 | |
C. | ATP含有两个易断裂、易形成的高能磷酸键 | |
D. | 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比一般共价键要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红蛋白共有四个游离的氨基 | |
B. | 组成血红蛋白的化学元素为C、H、O、N四种 | |
C. | 血红蛋白不适合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 |
D. | 血红蛋白完全水解需要574个水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不同 | |
B. | 纺锤体的缺失不影响分裂期着丝点的分裂 | |
C. | 龙胆紫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 |
D. | 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4个细胞仍能发育成4个完整的个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B. | 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 ||
C. | 同一种酶在不同场所都能发挥作用 | D. | 胃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是20小时 | |
B. | 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乙、丙所示的细胞状态 | |
C. | 图丙不可能是图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 |
D. | 乙、丙两图所处的时期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 |
B. | 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 | |
C. | a中$\frac{A+T}{T+C}$的比值与b中$\frac{A+G}{T+C}$的比值相同 | |
D. | 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与另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核苷酸链的骨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