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这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会发现这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 )
A.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 B.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有关
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 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
B.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
C.a—真核生物、b—植物、c—蓝藻
D.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分校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分校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物学实验中都需要设置变量
B.对照实验中一定存在自变量
C.对照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D.无关变量并不是与实验结果没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分校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紫叶鞘对绿叶鞘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和a)。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 (操作)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 (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 。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 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 。
(4)20世纪90年代有研究发现在某些单细胞原核及真核生物中表达的一些蛋白质中发现了内含肽和外显肽。这些蛋白质在翻译后内含肽将自动删除,然后将外显肽连接起来,才能成为一个有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如下图所示。
①该图表示的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该图所示蛋白质分子的剪接过程 (填“是”或“不”)需要蛋白酶参与。
②据图可知,经过翻译后的加工,蛋白质中氨基酸的 可能发生改变。同一个基因可能形成 种蛋白质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合成的ATP比线粒体内合成的用途单一
B.酶a~c催化的反应(底物的量相同),产生⑤最少的是Ⅲ过程
C.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
D.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
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一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缺铁,人会患缺铁性贫血,使人供氧相对减少,最终影响人体的能量供应,这说明无机盐具有哪项重要作用
A. 维持酸碱平衡
B. 维持渗透压
C.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 维持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