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餐厨垃圾逐年增多,既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导致大量生物能源的浪费.为更好的处理餐厨垃圾,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生态系统利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传统的处理方法以饲料化、填埋和好氧堆肥为主.
(2)厌氧发酵技术是利用产甲烷菌处理餐厨垃圾的一种绿色环保技术.首先将垃圾中的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彻底水解成氨基酸、葡萄糖,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氮源(能源物质),微生物发酵后,将有机物的能量留存于甲烷中,可以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3)为探究处理餐厨垃圾的适宜方式,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某食堂提供的午餐、晚餐残余混合物为材料,制成4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
②将取自某污水处理厂的菌种加入发酵罐中,间隔不同时间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③35℃下发酵并测定甲烷的产率,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对餐厨垃圾较为适宜的处理及依据是进样浓度为8g-VS/L,隔一天加样,能处理最多的垃圾,又没有减少甲烷的产率(进样浓度为4g-VS/L,隔两天加样,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产率并不低).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自变量是可以人为直接改变或施加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只能观察或测量获得.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解答 解:(1)生态系统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故将垃圾中的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氮源(能源物质),微生物发酵后,将有机物的能量留存于甲烷中,可以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3)实验设计时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而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为探究处理餐厨垃圾的适宜方式,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某食堂提供的午餐、晚餐残余混合物为材料,制成4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
②将取自某污水处理厂的菌种加入发酵罐中,间隔不同时间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③35℃下发酵并测定甲烷的产率,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可知,进样浓度为8g-VS/L,隔一天加样,能处理最多的垃圾,又没有减少甲烷的产率.
故答案为:
(1)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稳定性
(2)氨基酸、葡萄糖            碳源、氮源(能源物质)      甲烷
(3)②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
③进样浓度为8g-VS/L,隔一天加样,能处理最多的垃圾,又没有减少甲烷的产率(进样浓度为4g-VS/L,隔两天加样,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产率并不低)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分解者的作用,理解厌氧发酵处理垃圾的原理,探究处理餐厨垃圾的适宜方式,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强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下降,对③处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某哺乳动物(染色体数为2N)精巢中获取一些细胞(无突变),测得细胞中有关数量如右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组细胞中含有0或1个Y染色体

B.乙组细胞中可能有初级精母细胞

C.丙组细胞两极间的距离比它前一时期更大

D.丁组细胞中含有2N个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人研究甲、乙两个品种豌豆,甲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acm左右,乙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15acm左右.经研究甲品种几乎不含赤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中信息分析,赤霉素具有促进(使)植株增高的作用.此外,赤霉素还能诱导大麦种子合成淀粉酶以促进种子萌发.
(2)若对乙品种幼苗施加较高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则乙品种植株会迅速增高,所结种子数量减少.若去除自然生长的乙品种幼嫩荚果中的种子,则乙品种荚果会停止发育,原因是发育中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
(3)有人用某种浓度的IAA溶液处理去除内源生长素的乙品种幼苗,与未用激素处理的正常幼苗相比,则被处理幼苗的生长情况是比对照生长快、比对照生长慢甚至死亡、与对照无差别(或答: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速度相同,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某个鼠群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B.种群密度越小,种类斗争越加剧
C.图中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该种群所处的环境资源不受限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对相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西瓜瓤中富含还原糖,可以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都可以诱导多倍体植株的产生,且原理相同
C.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样方法
D.鉴定脂肪和现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都需要用到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1表示抗体(IgG)的基本结构,其中恒定区域(Fc),能够与受体(Fc受体)结合;图2表示抗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或蛋白质);人体浆细胞可以来源于B细胞、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
(2)由图1和图2得知,抗体分子是以Fab区域与病原体结合,Fc区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抗体Fc区受体结合.这实际上在病原和巨嗟细胞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桥梁的联系,使得病原体与细胞接近,从而利于巨噬细胞对其吞噬.
(3)图示中巨噬细胞随后对抗体修饰过的病原体进行吞噬,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
(4)病毒是一种依靠结合于细胞表面特定受体分子而进人细胞的寄生物.HIV的受体分子存在T细胞表面.当HIV入侵时,抗体能与HIV结合,从而阻止HIV病毒进入细胞,效应T细胞将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浓度,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空腹(或饥饿)状态.
(3)研究发现,某糖尿病人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据图分析此人患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少(或胰岛素受体活性低),细胞无法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4)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供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多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

(1)调查沙棘木蠹蛾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法.
(2)比较2016年的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群落丰富度较高的是河滩地沙棘林.
(3)沙棘的果实可以入药.为了提高产量,人们向山坡地沙棘林中引入木蠢蛾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引入木蠢蛾天敌的重要意义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该措施能够提高它的抵抗力稳定性.
(4)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合理答案均可)具体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同时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