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H] | B. | 三碳化合物 | C. | 五碳化合物 | D. | ATP |
分析 本题是对光合午休现象的解释,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在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解答 解:夏季中午由于阳光过强,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使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生成的C3减少.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本题属于高频考点,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明确在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最终影响光合速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RNA是噬菌体的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 |
B. | 噬菌体寄生在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 |
C. |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细胞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大量增殖 | |
D. | 噬菌体的各个组成成分里都含有S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调查面积cm2 | 10×10 | 20×20 | 40×40 | 80×80 | 90×90 | 100×100 | 110×110 | 120×120 | 130×130 | 140×140 |
物种数量 | 3 | 5 | 6 | 9 | 11 | 13 | 13 | 13 | 13 | 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红色 | |
B. |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红色沉淀 | |
C. |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 |
D. | 蛋白质可被甲基绿染液染成绿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 |
B. | 酶具有高效性 | |
C. |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
D. | 在适宜的PH条件下,温度越高胃蛋白酶的活性越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经蛋白酶处理后呈环状 | B. | ④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 ||
C. | ③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 D. | ②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该学说认为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 | |
B. | 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
C. | 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
D. | 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下图①②③),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据图分析回答: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 和蛋白质.
(2)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P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 .
(3)①②③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4)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能够识别,是因为白细胞膜上的 与P选择蛋白的相互识别作用.
(5)白细胞在感染部位吞噬并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 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浙江宁波高三五校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染色体断裂的片段会在细胞中形成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微核率越大,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越大,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配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氯苯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和人成纤维细胞,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统计微核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2)该实验步骤中有错误存在,请指出 。
(3)用曲线图表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4)研究发现某种特定浓度的x物质可以使细胞抵抗氯苯对细胞毒害作用。为验证x物质这种作用,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同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五个细胞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 和 及等量培养液和人成纤维细胞。
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