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果蝇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果蝇的遗传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标号为Ⅰ、Ⅱ、Ⅲ、Ⅳ,其中Ⅰ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Ⅱ号染色体上有残翅基因,Ⅲ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b,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现有一雌性黑体残翅短腿(bb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果蝇杂交,再让F1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的个体数如表1所示(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性别
野生型只有
黑体
只有
残翅
只有
短腿
黑体
残翅
残翅
短腿
黑体
短腿
黑体残翅短腿
雄性2526252727232625
雌性2624282526252524
①短腿基因应位于Ⅳ号染色体上,上述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B)残翅短腿个体的比例是$\frac{3}{16}$,则亲代果蝇②共有4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亲代中雌雄基因型不同的组合有BbRrTt×Bbrrtt、BbRrtt×BbrrTt.
(2)下表为果蝇几种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其中XXY个体能够产生4种配子.
染色体组成XYXYYXXXXYXXXYY
 性别雄性雌性不发育
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某一片段上,若该片段缺失则X染色体记为X-,其中XX-为可育雌果蝇,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用红眼雄果蝇(XAY)与自眼雌果蝇(XaXa)杂交得到F1,发现F1中有一只例外白眼雌果蝇.现将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根据F2性状判断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
①若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则是由于亲代配子基因突变所致;
②若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则是由X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③若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4:1:1:4,则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bb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即BBRRTT)果蝇杂交,再让F1(BbRrTt)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比例都接近于1:1,所以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由于果蝇共4对同源染色体(三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且测交后代与性别无关,故排除短腿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题干中已明确),所以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解答 解:(1)①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bb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即BBRRTT)果蝇杂交,再让F1(BbRrTt)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比例都接近于1:1,所以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由于果蝇共4对同源染色体(三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且测交后代与性别无关,故排除短腿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题干中已明确),所以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②根据性状显隐性及后代杂交比例,可推测这两只果蝇有4种杂交组合,分别为BbTtrr×BbTtrr、BbttRr×BbttRr、BbRrTt×Bbrrtt、BbRrtt×BbrrTt,其中亲代中雌雄基因型不同的杂交类型为BbRrTt×Bbrrtt、BbRrtt×BbrrTt.
(2)用红眼雄果蝇(XAY)与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得到F1,正常情况下F1的雌果蝇眼色的基因型为XAXa,表现型为红眼.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有三种原因,基因突变所致、X染色体C区段缺失所致、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
①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白眼的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即XaXa×XAY,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
②若是由X染色体C区段缺失所致,则白眼的基因型为X-Xa,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即X-Xa×XAY,由于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
③若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根据表格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可知,白眼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XXY,所以基因型为XaXaY,产生的配子为XaXa:XaY:Xa:Y=1:2:2:1.正常红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为XA:Y=1:1,结合表格中个体的发育情况可知,子代红眼雌果蝇(XAXaY、XAXa):白眼雌果蝇(XaXaY):红眼雄果蝇(XAY):白眼雄果蝇(XaY、XaYY)=4:1:1:4.
故答案为:
(1)①Ⅳ自由组合
②4 BbRrTt×Bbrrtt、BbRrtt×BbrrTt
(2)①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
②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
③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4:1:1:4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遗传概率的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番茄的果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B.无机盐C.蛋白质D.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群落.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生长状况基本一致,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春节过后,济南出现了“倒春寒”,给人们在户外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户外我们感到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从而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皮层形成冷觉,该传导方向是单(单或双)向的.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细胞,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下丘脑还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的平衡.
(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80~120mg/d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    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此外,升高血糖还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A、B、C、D.
A.肾上腺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利用转基因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获得转基因山羊的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已知EPO基因的上游和下游碱基序列的前提下,过程①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为PCR扩增.
(2)在过程②中,应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使其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EPO基因表达载体上要具备启动子和终止子等调控元件,以便完成EPO基因的转录.
(3)在过程③中,用显微注射法法将EPO表达载体移入雄原核中.在过程⑤前,需对囊胚期的细胞进行鉴定:一是用抗原-抗体杂交法鉴定EPO基因表达产物;二是用DNA分析法鉴定囊胚的性别,选用雌性胚胎.
(4)为获得更多转基因山羊,一方面可对供体母山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超数排卵.
另一方面,可对早期胚胎进行分割移植,胚胎分割的关键是将内细胞团均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结合
B.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秋水仙素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通过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分别是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
B.形成③的操作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C.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成功培育新品种
D.由④培育至⑤过程中,经历了脱分化、再分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仅以淀粉作为(唯一)碳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一般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2)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稀释;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3)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先调节PH,后灭菌;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4)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大(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