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 |
B. | 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 |
C. |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 |
D. | 图中曲线甲、乙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
分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2、由题图曲线可知,甲、乙相比,甲基因频率变化的速度更快,因此自然选择的作用更强大,生物进化的速度更快.
解答 解:A、甲表示生物正在发生进化,但是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
B、曲线甲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也可能是自然选择对显性性基因不利时隐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B错误;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C正确;
D、图中曲线甲、乙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变化对不同表现型个体的选择作用强度不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福建龙岩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两个纯合亲本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其原因是 。
(2)与圆粒豌豆的DNA相比,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使其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导致蔗糖不能合成淀粉。从变异角度看,皱粒豌豆的形成是 的结果;圆粒与皱粒豌豆比,味道更甜美的是 ;豌豆圆粒的形成可以体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3)市场上人们对绿色圆粒豌豆更青睐。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单株收获F2的绿色圆粒豌豆植株所结的种子
(F3),进行统计,结的种子既有圆粒又有皱粒的植株所占的几率是 ,且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_______。要从上述植株中选育绿色圆粒豌豆纯合品种,应选择 的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 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 | 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值时CO2呼吸量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 |
甲植物 | 1 | 3 | 12 | 6 |
乙植物 | 3 | 9 | 30 | 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
B. | 某双链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鲍嘧啶有1200个,则腺嘌呤的数目是800个 | |
C. | 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上的碱基$\frac{A+T}{G+C}$的比值为b,则另一条链的碱基$\frac{A+T}{G+C}$的比值也为b | |
D. | 体内DNA分子中氢键含量越多,DNA分子越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所示生理活动涉及图乙中的a、b、c、f、g过程 | |
B. | 图甲所示生理活动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不能发生在真核细胞细胞核 | |
C. | 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b、c、d、e | |
D. | 图乙的f和g过程主要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使用病人自己的细胞产生胰岛细胞以治疗糖尿病属于治疗性克隆 | |
B. | 将一个克隆的胚胎植入一个女性子宫发育出婴儿的过程属于生殖性克隆 | |
C. | 治疗性克隆属于无性生殖,生殖性克隆属于有性生殖 | |
D. | 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技术均需要应用到动物细胞培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
B. | 只有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生物在进化 | |
C.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 | |
D. |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嘉兴高三下学期教学测试(一)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研究某浓度的秋水仙酰胺对一种离体培养细胞增殖的影响,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的计数结果如图。通过观察细胞分裂装片可进一步研究b峰细胞数目增加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实验组M期细胞数目比例未见增加,可能是G2期细胞的比例减少
B.若实验组M期细胞数目比例未见增加,可能是部分细胞染色体已经变为染色质
C.若实验组前、中期细胞数目比例增加,可能是秋水仙酰胺加速了着丝粒分裂
D.若实验组后、末期细胞数目比例增加,可能是秋水仙酰胺诱导了后期DNA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Ⅲ |
碱基变化 | C→CG | C→T | CTT→C |
蛋白质 |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