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甲分析,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①传入神经,②表示表示传出神经;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血糖.
据图乙分析,a是垂体合成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是神经递质,c是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d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解答 解:(1)甲图中“刺激X→下丘脑→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属于神经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故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如果靶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则血糖浓度会低于正常数值,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如果小鼠的下丘脑被破坏,据甲图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因此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
(3)乙图中,a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机体在寒冷刺激下由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c是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浓度.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 肝细胞 低于 自身免疫病
(2)不会 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3)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神经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能够图中关键生理变化判断信号分子的种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健康人在上午 11 点前仅进食了早餐,下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 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 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通过相互协同作用来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C.B 点时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B.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④⑥ | B. | ①②③④ | C. | ③④⑥ | D. | 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 |
B. |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 |
C. |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 |
D. | 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B. |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 ||
C. | 物质运输速率与b的高低有关 | D. | 物质运输速率与a的高低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检测淀粉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 | |
B. | 检测还原糖时,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振荡摇匀即可出现红黄色 | |
C. | 检测蛋白质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 液和双缩脲试剂 B 液 | |
D. | 本实验需要用标准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加相应试剂作对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l、2、4途径常见,其他从未发现 | B. | 2、4、9途径常见,其他从未发现 | ||
C. | 2、3途径常见,7、9很少见 | D. | l、2、4常见,3、7少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