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哪项不属于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成功的实例 

A.通过杂交实验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水稻植株

B.在马铃薯中引入细菌、病毒基因,防止克罗拉多马铃薯虫和马铃薯病毒

C.把某些重组DNA转移到细菌中,培育出可以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

D.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SARS疫苗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杂交实验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水稻植株,运用的是杂交育种法,不是基因工程技术;B、C和D都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村镇的农民朋友们率先建起了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工程。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

①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

态学作用主要是       

②构建这种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最主要生态学原理是         ,该生态工程最大的优点是                          

③某养殖户把自己的养鸡场、养猪场、鱼塘 和桑园也纳入该生态园,并把多个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改善了系统的功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___________原理。

④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2)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图谱的构建”。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1kb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A.HindⅢ 2个,BamHⅠ 1个              B.HindⅢ 2个,BamHⅠ 3个

C.HindⅢ 1个,BamHⅠ 2个              D.HindⅢ和BamHⅠ各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如两题全做,以A题计分)

A、萤火虫能发光是因为萤火虫体内可以通过荧光素酶催化一系列反应。如果荧光素酶存在于植物体内,也可使植物体发光。一直以来,荧光素酶的唯一来源是从萤火虫腹部提取。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成功地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将荧光素酶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并在大肠杆菌体内产生荧光素酶。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此转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提取目的基因通常有两种途径,提取该目的基因的方法最可能的途径是____________。

(2)在该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3)将此目的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需要运载体的帮助。下列所列哪项不是选取运载体的时候必须考虑的?________

A、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保存      B、具有特定的限制酶切点

C、具有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碱基片断       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4)在此转基因工程中,是由质粒承担运载体的。在将体外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之前通常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荧光素酶的特殊作用,人们一直设想将其基因作为实验工具,将它和某一基因连接在一起,通过植物是否发光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已经转入到植物体内,如判断固氮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某植物体内。正常根瘤菌体内的固氮基因与萤火虫体内的荧光素酶基因相比,除了碱基对的顺序、数目不同以外,在结构方面还存在不同点,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水体微生物对有机物有分解作用。右图所示为一种新的有机物吡啶羧酸(DPA)(分子式为C6H5NO2)进入池塘水体之后被水体微生物分解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该有机物第二次进入该水体的时刻。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被降解有较长的迟延期,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一段时期以后第二次再进入水体,吡啶羧酸急速下降,说明微生物代谢异常旺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吡啶羧酸为微生物代谢提供了____________营养。这些分解吡啶酸的微生物同化代谢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吡啶羧酸进入水体后被微生物分解,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该能力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5)池塘属于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又被称作“地球之肾”,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