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为了证明吲哚乙酸对小麦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干燥小麦种子若干,放在垫有两张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暗箱中培养,待小麦胚芽长到约30mm时,取出备用;
②取出培养好的小麦60棵,切去胚芽鞘尖端约3mm,再切取下面5mm;
③将5mm切段漂浮在蒸馏水中浸泡2~3小时;
④将6个锥形瓶编号A、B、C、D、E、F,在A中加入蒸馏水10mL,B~F依次加入10-10
10-9、10-8、10-7、10-6不同浓度(单位:mol•L-1)的吲哚乙酸溶液各10mL;
⑤胚芽鞘5mm切段浸泡后,用滤纸将切段表面的水分吸干,平均分装到上述6个锥形瓶中,
注意使胚芽鞘切段完全浸没在溶液中.将锥形瓶置于旋转器上并在暗室中培养;
⑥24小时后,用镊子取出胚芽鞘切段,测量并记录长度.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用做实验材料的胚芽鞘5mm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泡2~3小时,目的是除去切段内原来的吲哚乙酸.
(2)将胚芽鞘5mm切段浸没在吲哚乙酸溶液中培养时,需要在暗室中的旋转器上进行,主要考虑的是避免光照或重力的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有学生通过实验,记录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以胚芽鞘切段增长百分数为纵坐标,吲哚乙酸浓度为横坐标,作出曲线.

[胚芽鞘切段增长百分数=(处理长度-对照长度)÷原来长度×100%]
锥形瓶编号ABCDEF
24小时后胚芽鞘切段长度(mm)57.512.516116
(4)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吲哚乙酸浓度为10-10mol•L-1~10-8mol•L-1的范围内,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如果在达到浓度10-8mol•L-1后,吲哚乙酸浓度继续提高,则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分析 据题干分析,实验的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切段的平均长度,其中加蒸馏水的是对照组,其它为实验组.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解答 解:(1)实验中将胚芽鞘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泡2~3小时,目的是除去切段内原来的吲哚乙酸,防止内源激素的影响.
(2)将胚芽鞘5mm切段浸没在吲哚乙酸溶液中培养时,需要在暗室中的旋转器上进行,主要考虑的是避免光照或重力的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据实验数据可知,其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先升高,超过最适浓度后后降低,故为钟形曲线.

(4)根据实验结果数据可知:A组为对照组,D组促进作用最强,故说明吲哚乙酸浓度为10-10mol•L-1~10-8mol•L-1的范围内,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如果在达到浓度10-8mol•L-1后,吲哚乙酸浓度继续提高,则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
(1)除去切段内原来的吲哚乙酸
(2)避免光照或重力的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
(4)吲哚乙酸浓度为10-10 mol•L-1~10-8 mol•L-1的范围内,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如果在达到浓度10-8 mol•L-1后,吲哚乙酸浓度继续提高,则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实验,同时考查考生从题干和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以下细胞,处理后有细胞壁的是(  )
A.衣藻B.蓝藻C.红细胞D.洋葱表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性状分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就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
B.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1产生的两类配子
C.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1的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表现
D.性状分离就是指同一生物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年龄结构类型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丰台区普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综合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1)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2)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3)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有人认为: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是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以下实验试剂、材料、结果正确的是(  )
A.婓林试剂  蛋白质  砖红色B.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  紫色
C.甲基绿    RNA     绿色D.吡罗红      DNA     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B.染色体C.中心体D.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与植物代谢有关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A.
如图表示玉米胚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氧含量的关系
B.
如图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体积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C.
如图表示当轮藻细胞外K+浓度大于0且小于m时,轮藻细胞内K+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
如图表示小球藻内含碳化合物的变化(0-m期间光照,m-n期间黑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要酶的催化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能量A只来自于光合作用D.能量B可用于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