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 |
B. |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 |
C. |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 |
D. |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如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如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应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从培养的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抗肿瘤药物紫杉醇).
解答 解:A、经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可直接制作“人工种子”,由于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A正确;
B、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植株,B错误;
C、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C正确;
D、白菜和甘蓝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一甘蓝”,能够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以及优点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辨别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植物组织培养只能获得脱毒苗,而抗毒苗的培育必须借助于基因工程;另外考生要能够识记植物细胞工程特别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几方面的应用,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缺少食物.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由于缺水,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为维持血糖平衡,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促进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D.该人与恶劣的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 |
B. | 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 |
C. | 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 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 |
D. | 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整个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都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 |
B. | 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械需灭菌,实验人员需无菌操作 | |
C. | 要切取含有形成层部分,因为这部分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 |
D. | 实验中,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消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 B. | 二者核DNA的结构不同 | ||
C. | 二者所含有的染色体不同 | D. | 二者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 |
B. |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
C. |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 |
D. |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 | |
B. | 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 | |
C. | 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 |
D. | 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为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 B. |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 ||
C. | 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 D. | 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