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结构或物质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中心粒数目由1→2→1B.细胞内染色单体数目由46→92→46
C.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由46→92→46D.细胞内DNA数目由46→92→46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一个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所以细胞内中心粒数目由2→4→2,A错误;
B、DNA完成复制后,染色单体才形成,而着丝点一旦断裂,染色单体数将变为0,故细胞内染色单体数目由0→92→0,B错误;
C、人体正常体细胞中含46条染色体,所以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由46→92→46,C正确;
D、人体细胞内DNA包括核DNA和质DNA,其中核DNA数目由46→92→46,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黄色玉米粒白色玉米粒
587196
0823
41238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白粒,判断的理由是由实验一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黄:白≈3:1,其中占$\frac{1}{4}$的为隐性性状.
(2)要完成实验三,在花蕾期对B植株实行套袋处理.
(3)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Gg.植株B的基因型为gg,实验一中,黄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Gg、GG,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frac{2}{3}$.
(4)为了验证该批黄色玉米粒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是:将该批黄色玉米籽粒单独隔离种植,待其自交结穗后看穗轴上玉米籽粒的颜色是否会出现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了研究某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测定其不同生长时期(选择某晴朗一天作为代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并测定某时刻的温度、光强度、湿度,结果如下.请回答:
生长时期净光合速率
μmol/m2•s
温度(℃)光强度
μmol/m2•s
湿度(%)
生长初期
(5月22日)
3.2125.71074.926.5
生长盛期
(7月14日)
9.6934.0837.347.1
生长末期
(11月2日)
7.6510.7412.461.3
(1)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吸能/放能)反应,其产生的AT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移动,水在光下分解的产物是还原氢和氧气.
(2)表中的数据是当天的10:00时刻测得.在12:00时,该植物生长盛期净光合速率不如生长末期高,据表分析原因是温度高,湿度低,光照过强等因素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导致暗反应减慢.
(3)据图分析,该植物在5月22日(填日期)6:00~18:00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4)科学的施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与肥料中所含的矿物质(N、P、K、Mg等)有关,请你举例说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氮是组成膜的成份也是酶的原料,磷是ATP的组成成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
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
C.若①和②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5:5:1
D.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侦测期间植物有时有照光(固定的光照强度),有时则是处于完全黑暗中,测得连续60分钟内氧气浓度变化的结果如B所示曲线(液滴移动距离已换算为ppm).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在20和30分钟测定时间点,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250ppm.
(2)在最初10分钟时段,瓶内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作用.在第40分钟时,植物(有/没有)光照,你的判断理由是因为在该时段,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3)在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9-150+18+35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B(A.15-35/B.40-60)分钟时间段内获得的.
(4)如果该植物后30分钟的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前20分钟呼吸速率平均值相同,则该植物后30分钟内真正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9×103 ppm/小时.
(5)该植物在某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两者之间存在以下的联系,其中甲~戊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C回答:
①物质物质d表示CO2,过程丙进行的部位是线粒体内膜.
②在过程甲~戊中,能产生ATP的有甲丙丁戊.
(6)有些植物的部分细胞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则根据无氧呼吸过程分析下列三者含有的能量大小关系:1mol葡萄糖>2mol丙酮酸<2mol乳酸(>、<、=).
(7)已知生长素在X、Y两种浓度下对该植物茎段生长的影响均为促进作用,且X浓度促进作用明显大于Y浓度,又已知X浓度不是最适浓度,假设最适浓度为Z,则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有4种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表示在CO2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CO2吸收量(mg/小时•单位面积)与光照强度(千勒克斯)、温度的关系.假设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并不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
(2)在温度为20℃、光照强度大于L2千勒克斯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3)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图中b、c点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温度.
(4)从图中可知,影响植物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5)根据图可推算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斯,温度为10℃时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4mg/小时•单位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光合速率可表示为Y+2X.在13~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强(增强、减弱、不变),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增强、减弱、不变).
(2)恒定在上述14℃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 表示,后者用F、f 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有毛黄肉.
( 2 )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和无毛黄肉C 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
( 3 ) 若无毛黄肉B 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 4 ) 若实验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 5 ) 实验2 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ddFF、ddF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一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