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图:F的培育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E的培育采用了体外受精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试管动物,属于有性生殖.
解答 解:(1)供体A、B、C要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受体D只需要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即可,不需要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
(2)体外受精时,需要提供成熟(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和已获能的精子.②过程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受体卵细胞核的目的是使重组细胞的核遗传物质完全来自供体母牛B;③过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的目的是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3)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还需加入血清等天然物质后再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适时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产物,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早期胚胎造成危害.
(4)F是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而E属于试管动物,属于有性生殖,由于其亲代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与F相比,E更具有多样性.
故答案为:
(1)D
(2)II中期 获能 完全来自供B 细胞分裂
(3)血清(血浆) 更换培养液
(4)基因重组
点评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克隆动物和试管动物产生的具体过程,掌握克隆动物和试管动物的区别,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 | |
B. | 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 | |
C. | 若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腺嘌呤50个,第3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350个 | |
D. |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参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精子活动率(%) | 精子中SDH酶的活性 | 血液中铅的浓度(μg/L) |
郊区组 | 68.5 | 322.2 | 108.5 |
闹市区组 | 55.4 | 204.1 | 145.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具有的生物膜种类相同 | |
B. | 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 |
C. | 疟原虫是真核需氧生物 | |
D. | 中药治病的机理正是因为中药材中含有某些特殊的元素或化合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糖体、Na+、乳酸 | B. |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HPO42- | ||
C. | 脂蛋白、葡萄糖、抗体 | D. | Ca2+、血浆蛋白、溶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灭菌后的培养基要冷却到室温后才能倒平板 | |
B. | 本研究适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 |
C. | 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 |
D. | 培养时要将培养皿倒置是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
(5)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的三个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