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下列过程中,需要消耗ATP提供能量的有几项(  )
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②萤火虫发光    ③肌肉收缩    ④蔗糖合成⑤大脑思考    ⑥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
A.3项B.4项C.5项D.6项

分析 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解答 解: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①错误;    
②萤火虫发光是ATP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②正确;    
③肌肉收缩过程中,ATP的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③正确;    
④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即蔗糖合成的过程中,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蔗糖中稳定的化学能,④正确;
⑤大脑思考需要消耗能量,即需要ATP供能,⑤正确;    
⑥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⑥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消耗能量的生理活动,明确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再结合所需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相同的
B.细胞衰老的表现有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等
C.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DNA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2)在生物体内②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3)指出③中的子链:Ⅱ、Ⅲ.
(4)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5)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有1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C.
A.3个磷酸、3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B.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
C.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D.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
(6)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T 40个,则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90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丁表示腺嘌呤
B.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甲的含量会显著减少
C.甲→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D.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豇豆对多种害虫具有抗虫能力,根本原因是豇豆体内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科学家将其转移到水稻体内后,却发现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不足.经过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了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CpTI基因是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为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获取CpTI基因时应尽可能采用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mRNA为模板合成所需基因,完成这一过程需要逆转录酶;二是根据已知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目的基因结构中的外显子(填:“外显子”、“内含子”或“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核苷酸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
(2)用化学方法合成的CpTI与豇豆体内的CpTI相比,前者的核苷酸数目少于后者的,主要原因是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存在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3)“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之所以能修饰到CpTI上,是由于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在①过程中,要使用DNA连接酶酶,②过程属于基因表达中的转录.
(4)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表达的操作是让多种害虫食用水稻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实验步骤分组甲组乙组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5mL5mL5mL
③控制温度0℃60℃90℃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加入某种试剂进行检测,并观察现象
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
pH34567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32530022018090
(1)写出实验一中的无关变量溶液PH,淀粉酶溶液的量,淀粉溶液的量(写出2个即可).
(2)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试剂).
(4)实验二的结果否(能/否)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7,为什么?因为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一直在减少,并未出现峰值,所以无法确定最适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R型细菌.
(2)过程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中可分离得到R型和S型细菌.
(3)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4)艾弗里等人发现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又做了一组补充实验,将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加入培养基,和R型细菌混合培养.
(5)上述实验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一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HIV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增殖

B.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形态结构

C.核酸中含4种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