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济南校级期末)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甲表示 细胞,能直接刺激甲的“信号分子”是 ,丁表示的物质是 ,乙表示的“信号分子”是 ,丙表示的“信号分子”是 .
(2)下丘脑在维持人体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人体血浆渗透压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的 兴奋,并以 的形式传导,最终引起下丘脑分泌 ,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当人受到惊吓时,下丘脑通过影响肾上腺、 等腺体的活动,提高血糖浓度;当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时,下丘脑主要通过影响 激素和 激素的分泌,以增加机体产热.
(3)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实验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按如图所示的处置方式分瓶培养,结果如下:
据图分析: 瓶与 瓶比较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 瓶与 瓶比较说明,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由实验结果可知,机体通过 调节机制,维持了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种乙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 | |
B. |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
C. | 丙段中的 10 个氨基酸,对应甲中碱基是 60 个 | |
D. | 过程 ①表示转录,此过程的产物只能是 m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南通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图中A、B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两细胞的主要区别是A无
(2)为研究各种细胞器的成分和功能,需利用 方法将细胞器分离.
(3)图中④所示的细胞器是 ,图中⑩的功能是
(4)与根尖成熟区细胞相比,B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 .(填文字)
(5)衣藻与B细胞相比,还会含有 ,其功能与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冀州市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某细胞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则该细胞中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临沂一模)取洋葱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济南校级期末)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1992年在印度又发现了一个新型菌株,该菌产生蛋白质类的霍乱肠毒素.从病愈者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血清进行治疗的免疫过程和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免疫过程不完全相同
B.如果该菌侵入人体,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刺激B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的体液免疫中也可以发挥作用
C.多数情况,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病人痊愈后,记忆细胞会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点时茎的生长速度最快 | |
B. | 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 | |
C. | 茎段中乙烯含量增高,会增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 |
D. | 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 | |
B. | 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导致Na+无法内流 | |
C. |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 | |
D. | 寒冷刺激时,突触后膜可位于神经元、骨骼肌及甲状腺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