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 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抗病 红种皮 | 抗病 白种皮 | 感病 红种皮 | 感病 白种皮 | ||
一 | 抗病红种皮①×感病红种皮② | 416 | 138 | 410 | 135 |
二 | 抗病红种皮③×感病白种皮④ | 180 | 184 | 178 | 182 |
三 | 感病红种皮⑤×感病白种皮⑥ | 140 | 136 | 420 | 414 |
A. | 由组合一可以判定白种皮为隐性性状 | |
B. | 如果将②和④杂交,其后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占$\frac{1}{8}$ | |
C. | 基因型相同的亲本有①和③、②和⑤、④和⑥ | |
D. | 由组合三可以判定抗病为隐性性状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组合一中,红种皮×红种皮→后代出现白种皮,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种皮相对于白种皮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中,感病×感病→后代出现抗病,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感病相对于抗病为显性性状.
组合一子代感病:抗病=1:1,红种皮:白种皮=3: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
组合二子代感病:抗病=1:1,红种皮:白种皮=1: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
组合三子代感病:抗病=3:1,红种皮:白种皮=1: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
解答 解:A、组合一中,红种皮×红种皮→后代出现白种皮,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种皮相对于白种皮为显性性状,A正确;
B、如果将②和④杂交,即AaBb与Aabb,其后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占1-$\frac{3}{4}$×$\frac{1}{2}$-$\frac{3}{4}$×$\frac{1}{2}$=$\frac{1}{4}$,B错误;
C、亲本①和③都是aaBb、②和⑤都是AaBb、④和⑥都是Aabb,C正确;
D、组合三中,感病×感病→后代出现抗病,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感病相对于抗病为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学会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解题,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仲元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文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
A.鼹鼠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而变盲
B.鼹鼠变盲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C.环境变化是导致鼹鼠变盲的唯一原因
D.鼹鼠在光下饲养几个世代会恢复视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永昌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2个DNA、一个RNA B. 一个DNA、两个RNA
C. 三个DNA D. 三个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段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的供体DNA中含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的分裂,图示是利用该基因制备新型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经酶A处理后I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B.Ⅱ是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C.Ⅲ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D.该过程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同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 | |
B. |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大小以及数目各不相同 | |
C. | 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 | |
D. | 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机体接受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 |
B. |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 |
C. |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增强,从而导致细胞周期会变长 | |
D. | 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前者可以识别抗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 |
B. | 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 |
C. | 病毒与真核细胞相比,除了核糖体没有任何的其他细胞器 | |
D. | 有些病毒含有病毒癌基因及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可感染人的细胞,从而诱发癌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