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人体血压升高后,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
(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_________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__,继而完成调节过程。
(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__________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______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
(4)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根据图示,其中缓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_________→血压下降(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答案】 电 分析和综合 神经递质 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反射过程、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血压调节机制的考查。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围绕“血压升高的原因、血压平衡的调节过程等”相关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继而完成调节过程。
(2)神经中枢兴奋时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因此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对A神经起到抑制作用,所以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释放的神经递质使B神经产生兴奋,因此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
(4)根据图示可知,调节机制中的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血压下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是
①将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制备CH3﹣CH═CH2
②与适量NaHCO3溶液反应制备
③用浓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④用溴水即可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
A. 只有③④ 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① D. 都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 群落类型 | 植物种数/种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乔木 | ||
1 | 草丛 | 34 | 0 | 0 |
2 | 针叶林 | 52 | 12 | 1 |
3 | 针阔叶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绿阔叶林 | 106 | 31 | 16 |
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 )
A. 草丛 B. 针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 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反应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式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B.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有反应②,没有发生反应①
C. 饥饿时,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维持着动态平衡
D. 有氧呼吸时,反应①过程主要发生在与氧结合生成水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水解产物都是氨基酸
B. 酶制剂可在适温下较长时间保存
C. ATP水解产物可用作合成RNA的原料
D. ATP的合成总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离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不同,图中实线表示上午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夜晚22时的测定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c点会右移
B. 上午10时玉米植株不同高度CO2的吸收量不同
C. 夜晚时分,土壤中释放的CO2大多被玉米所固定
D. 图中b点所对应的是玉米植株叶面积较大处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
A. 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B. 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C. 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D. 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