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发现:给哺乳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后,最终会导致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①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②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有人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请完成实验(二)和分析回答(三)。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等。
(二)实验思路:
(1)先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本试验中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激素含量的变化,因为激素调节具有通过 的特点。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____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B组手术后此器官的功能正常)。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____。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 含量。
(三)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均减少,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支持的观点是_ ___(填序号)。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属于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 | |
B. | 植物细胞工程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 |
C. | 植物组织培养必须在无菌环境下完成 | |
D. | 由于花药已经高度分化,离体后不能表现细胞的全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中的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
B. | 乙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方向为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 |
C. | 丙图中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可以进行①②③⑤过程 | |
D. | 丁图中该段中内有6种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考测试(一)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有关内质网的描述,错误的是
A.蓝藻中大部分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B.青霉菌和高等植物细胞中都有内质网
C.内质网与核膜相连,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D.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可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广西桂林市、崇左市联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乙烯利处理凤梨促进果实成熟
B.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能明显抑制a-淀粉酶产生
D.用2,4-D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的西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周期包括期、S期、
期和M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期时,DNA聚合酶可在核糖体上大量合成
B.M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可导致染色体组加倍
C.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
D.正常的体细胞癌变后,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种类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即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微拟球藻为单细胞真核绿藻。为研究有机碳和无机碳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向培养液通入过滤空气的同时添加醋酸钠(CH3COONa)或通入高浓度 CO2,以只通入过滤空气为对照,测得藻细胞生物量和培养液中溶解性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微拟球藻与蓝藻细胞结构的根本区别是 ,CO2进入藻细胞后参与光合作用
的 过程。
(2)培养液中的 CH3COO进入藻细胞需 参与,培养液中醋酸钠的浓度不宜过
高,原因是 。
(3)由图一推测,通入高浓度 CO2可 微拟球藻的光合速率。据此分析,图二中
通入高浓度 CO2条件下,培养液中溶解性无机碳的浓度持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
(4)另有实验表明,添加醋酸钠不会影响藻细胞的呼吸速率。据此结合图二分析,添加醋酸钠后藻细胞利用 CO2的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添加醋酸钠后藻细胞生物量
增加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3月分层练习生命科学试卷B卷(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