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 |
B. | 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③过程中有所不同 | |
C. | 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 | |
D. | ③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并在核糖体上移动来完成该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花溪清华中学高一6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下列对肾上腺素
A.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外界环境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的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
C.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统一测试(三)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其不但会使气候暖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据甲图,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缓冲物质等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维持酸碱平衡
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统一测试(三)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A.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g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Z1
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为0.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统一测试(三)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统一测试(三)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1-$\frac{1}{{2}^{3}}$)n | B. | 1-(1-$\frac{1}{{3}^{n}}$)2 | C. | 1-(1-$\frac{1}{{2}^{n}}$)3 | D. | 1-(1-$\frac{1}{{3}^{2}}$)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 |
B. | 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不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 |
C. |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 |
D. | 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