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表示生命活动中能量转移关系的图解,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仅能在绿色植物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2)过程②中,ATP分子中________的能量被转移到了葡萄糖中。
(3)高等动物体内,④过程主要是在________中进行。
(4)能量⑥的去向是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生物 题型:0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Ⅰ.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番茄培养在含Ca2+、Mg2+、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图1)。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离子通过__________方式进入番茄体内,吸收结果表明番茄对 的吸收最少,而对另外两种离子的吸收较多,这一差异与根细胞膜上 有关。
Ⅱ.下图2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图3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乙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_
。在甲种细胞器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2)乙细胞器是进行 的主要场所,其总反应式可表示为 。
(3)若番茄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⑥→⑤→⑥”就不能循环进行的原因是没有光反应为它提供 和 ;图2中,物质①和物质⑦分别是 和 。
(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3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图3 中的A点时,图2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当光照强度处于图3中的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______________,感受冷热的中枢在______________。
(6)体温恒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重要性体现在通过影响________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7)与上图相反的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 ( )
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增加产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Ⅰ.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番茄培养在含Ca2+、Mg2+、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图1)。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离子通过__________方式进入番茄体内,吸收结果表明番茄对 的吸收最少,而对另外两种离子的吸收较多,这一差异与根细胞膜上 有关。
Ⅱ.下图2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图3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乙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_
。在甲种细胞器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2)乙细胞器是进行 的主要场所,其总反应式可表示为 。
(3)若番茄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⑥→⑤→⑥”就不能循环进行的原因是没有光反应为它提供 和 ;图2中,物质①和物质⑦分别是 和 。
(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3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图3 中的A点时,图2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当光照强度处于图3中的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