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分析 1、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
4、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

解答 解: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但最适pH值为酸性,而细胞质基质的pH值成碱性,因此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到细胞质基质中就失去活性,使得水解反应集中在一定部位,B正确;
C、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蛋白质的含量较多,则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错误;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形成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但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线粒体的功能、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储能物质,构成淀粉的基本单位是(  )
A.核糖B.蔗糖C.麦芽糖D.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种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B.消灭某种抗原需要多种抗体间的协作
C.抗原都能引发抗体的形成
D.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与抗体空间结构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是(  )
A.Mg2+吸收B.能量转换C.CO2释放D.有机物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内皮素(ET)是一种多肽,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ET受体(ETA)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ET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Ⅰ的识别序列为,限制酶XhoⅠ的识别序列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进行过程①时,需要加入缓冲液、引物、dNTP和反转录(逆转录)酶等.完成过程①②③的目的是获取目的基因(ETA基因).
(2)过程③和⑤中,限制酶XhoⅠ切割DNA,使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的黏性末端是
(3)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进而可驱动基因的转录.除图中已标出的结构外,基因表达载体还应具有的结构是终止子.
(4)过程⑥要用CaCl2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容易吸收外界DNA的感受态细胞.
(5)将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其目的是有利于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B.胰腺细胞内,核酸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能够发生转录
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含有叶绿体的保卫细胞围绕成,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会开放,反之则关闭.保卫细胞内的淀粉磷酸化酶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催化葡萄糖转化成淀粉,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催化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光照、高K+环境均可以促进气孔的开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有利于提高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吸水
B.光照促进细胞内CO2浓度下降,pH上升,利于淀粉的水解
C.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使气孔更易开放
D.高钾环境促进气孔的开放,可能是细胞对K+主动运输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现有甲(aaBB)、乙(AAbb)、丙(AABB)三个纯系的小麦,分别自交后发现三者后代的数量比例为1:1:2,对于上述现象,有人猜想是因为aa和bb均具有部分致死效应导致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为验证此假设,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①甲×丙→F1→F2  ②乙×丙→F1→F2  ③甲×乙→F1→F2
(1)已知两对基因均为完全显性,则上述杂交①和杂交②的两个F2均出现6:1的性状分离比时,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2)若上述猜想是正确的,且aa和bb的致死效应在后代中随机表现,两者互不相关.杂交③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交叉互换,杂交③的F2出现3种表现型,其性状分离比为1:4:1.
情况二: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杂交③的F2出现4种表现型,其性状分离比为36:6:6:1.
有人用上述情况一来解释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杂交优势现象.
(3)若上述情况一中,如果F1有少量配子发生了两对基因之间的交叉互换,则在F2中还会新出现6种基因型的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ab段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处于bc段的细胞最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处于cd段的细胞有纺锤体的形成
D.处于ef段的细胞有细胞板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