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A.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B.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C.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D.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每3h换一次培养液,则种群呈“J”型增长
B. 随更换培养液的时间延长,种群增长由“J”型变为“S”型
C. 对照组中限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只有营养物质含量
D. 实验过程中培养液中的O2含量是该实验的无关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B. 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 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 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内环境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丈夫正常,孕妇甲为该病患者。现用放射性探针对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d探针,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D探针),诊断结果如图所示(空圈表示无放射性,深色圈表示的放射性强度是浅色圈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个体1、3为性别不同的双胞胎
B.抗维生亲D佝偻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C.孕妇甲和个体2的基因型分别是XDXd、XdY
D.个体1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女儿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的位置是某些红细胞管道的切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营养不良时会造成③蛋白质过少而引起组织水肿
C.①处可以找到血红蛋白、各种激素、尿素
D.长期饮用弱碱性水,①的pH不会明显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1、2、3代表的结构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图中1、2、3结合在一起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图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遵循卡伽夫法则
D.图中4和5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细胞A能分泌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定向运输至垂体前叶
B.细胞B与垂体后叶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C.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
D.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生成糖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pH适宜),过氧化氢在有过氧化氢酶和无酶也无其他催化 剂两种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无酶也无其他催化剂时的反应速率曲线
B.m点对应温度是长时间保存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C.图中a、b两曲线对照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D.若改变pH,则b曲线的最大值改变,m点一般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复发、远期疗效不满意。研究人员对肝癌细胞的结构及代谢进行相关的研究。
(1)癌细胞有_____的特点,肿瘤恶性增殖往往_____血管新生的速度,随着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恶性实体肿瘤内部逐渐形成慢性营养缺乏的微环境,因此肿瘤细胞需要通过调整细胞代谢才能继续生存。
(2)如图1是细胞呼吸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
葡萄糖在_________中分解为[H]和A,物质A是_____,A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的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意义是_____。线粒体外膜上的_____、内膜融合蛋白_____的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_____。
(3)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线粒体长度明显长于边缘区域细胞,这些变化与肝癌细胞适应营养缺乏有关。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指 标 组 别 相对值 | 细胞耗氧速率 | 线粒体 ATP产生量 | 胞外乳酸水平 | 线粒体嵴密度 |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 乳酸脱氢酶的量 |
甲组:常规培养组 | 4.2 | 1.0 | 0.35 | 10.1 | 0.91 | 1.01 |
乙组:营养缺乏组 | 5.6 | 1.4 | 0.28 | 17.5 | 2.39 | 0.25 |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 DRP1S637 磷酸化 | 3.1 | 0.8 | 0.38 | 9.8 | 1.22 | 1.22 |
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
①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目的是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2),将下列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入图2中,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_____。
a.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b.胞外乳酸水平减少
c.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d.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
e.线粒体融合增强
f.DRP1S637 磷酸化增强
(4)如图3表示217名切除肝肿瘤患者的肝癌细胞中DRP1S637磷酸化水平与病人存活率及无复发存活率的关联曲线。
请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个术后用药建议并说明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