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如图甲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乙表示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X、Y分别代表ATP、丙酮酸.
(2)甲图中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H]在②③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还原C3、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根据图乙判断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和温度从20℃提高到30℃哪一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大的方法是保持其中一种因素不变,观察另一种因素的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乙图显示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是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

分析 图甲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X物质表示ATP,Y物质表示丙酮酸.图乙中显示,光照强度和温度均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解答 解:(1)分析甲图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②是暗反应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X物质表示ATP,Y物质表示丙酮酸.
(2)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的作用是与氧气结合形成水.
(3)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要判断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和温度从20℃提高到30℃哪一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大的方法是 保持其中一种因素不变,观察另一种因素的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乙图显示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是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
故答案为:
(1)ATP    丙酮酸
(2)线粒体    还原C3    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保持其中一种因素不变,观察另一种因素的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或氧化碳浓度)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关系,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过程的关系,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为某淡水湖泊中的食物网示意图.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湖泊中,河蚌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近年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将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3)乌鳢通常栖息于水底,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它会跃出水面.这说明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降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
(4)一条乌鳢将一条小鲢鱼吞入体内,则经过同化(消化吸收)后,这条小鲢鱼的部分( 全部、部分)能量流入乌鳢体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使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分泌人类所需要的各类物质.下列各种物质中,不能通过这一途径获得的是(  )
A.基因B.抗体C.激素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筛选”是生物技术中常用的手段,下列筛选不能成功的是(  )
A.基因工程中,在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抗生素,筛选出导入运载体的微生物
B.在细胞工程中利用双亲细胞的特性可对杂种细胞进行筛选
C.小麦试验田中设置低温条件筛选抗寒小麦品种
D.基因工程中通过对细胞单独培养检测产物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正确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对患同种遗传病的夫妻,生了一个不患此病的正常女孩,那么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C.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D.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的动物从出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别.在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BA(灰红色)对B(蓝色)为显性,B对b(巧克力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灰红色个体和一只蓝色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则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  )
A.雄性、雌性、雌性B.雌性、雄性、雌性
C.雄性、雌性、雄性D.雄性、雌性、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
配子YRYryRyr
YR12YyRr
Yr3
yR4
yryyrr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中Y、y和R、r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frac{6}{16}$或$\frac{10}{16}$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使用刚果红对其染色,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两种染色法的结果是(  )
A.均会出现透明圈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合肥市合宁高速公路两侧有很多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物种入侵,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市农林部门的科研人员在郊区一块长期弃耕农田中,对一枝黄花和本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所得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20012002200320042005
A10.49.28.26.85.5
B3.02.11.20.60.2
C0.30.50.91.52.4
D3.22.00.400
E3.52.81.71.30.7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代表一枝黄花的是植物C.一枝黄花与木地植物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
(2)从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分析,再过若干年曲线将转变为S型曲线,发生这种转变,其原因是生存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逐渐出现天敌
(3)请用坐标图绘出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4)通过调查分析知道,一枝黄花种群某基因型频率如表
基因型入侵前,原地2003年,本地2005年,本地
AA51%57%61%
aa11%17%21%
通过对该物种在入侵前后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入侵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没有,判断的依据是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种群基因频率的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本地生长环境与原生长地环境基本相同,自然选择的方向相同 该物种入侵前后种群中纯合体比例上升,其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少为其传粉动物,自交概率增加,从而使纯合体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