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是利用RT-PCR技术(mRNA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PCR扩增),获得花色基因C,RT-PCR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在进行PCR扩增时需要设计___种引物。
(2)将基因C与质粒(图2)重组,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本实验中,对质粒进行酶切时,只能单一酶切,不能双酶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双酶切相比,单一酶切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把重组质粒导入菊花细胞中,借助了农杆菌,选用农杆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应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如要检测基因C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的DNA上,应采用__________技术。
【答案】逆转录酶和Taq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2 EcoRI和DNA连接酶 基因C只有EcoRI的酶切位点,当质粒被同一种酶切割后产生同样的末端,基因C才能和质粒连接成环状 目的基因会自身连接、载体会自身连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任意两点) 能感染菊花细胞、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可以转移至菊花细胞,且能整合到菊花细胞染色体DNA上 潮霉素 DNA分子杂交
【解析】
1、有关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根据题意可知,RT-PCR技术是mRNA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PCR扩增的过程,其中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而PCR技术需要Taq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的催化。在进行PCR扩增时需要设计两种引物。
(2)将基因C与质粒重组,需要用到的酶有EcoRI和DNA连接酶。本实验中,对质粒进行酶切时,只能单一酶切,不能双酶切,原因是基因C只有EcoRI的酶切位点,当质粒被同一种酶切割后产生同样的末端,基因C才能和质粒连接成环状。与双酶切相比,单一酶切存在的缺点是目的基因会自身连接、载体会自身连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
(3)借助了农杆菌把重组质粒导入到植物细胞,因为农杆菌能感染菊花细胞、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可以转移至菊花细胞,且能整合到菊花细胞染色体DNA上。
(4)图2中显示标记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可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的细胞常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利用同种植物的盆栽苗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将该盆栽苗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高CO2浓度(5000μL CO2· L-1)下,乙组置于自然空气CO2浓度(360μL CO2· L-1 )下,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培养9-10天后,再把甲乙两组都放在自然空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定两组植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强为100 μmolm-2-s1 时,两组都有气体向外界释放,甲、乙两组释放的气体分别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其中甲组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甲组总光合速率始终明显低于乙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4)播种甲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乙组的条件培养,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乙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的同化作用
B.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一定比a小
C. 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 应在a处加上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箭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含有______(填光合色素),这些光合色素的功能是___________。
(2)光饱和点是指植物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最小光照强度。据甲图分析,与不添加蔗糖相比,试管苗在添加蔗糖的培养基中光饱和点更______(“高”或“低”)。当试管苗处于光饱和点时,光照强度继续增加,光合速率不能提高,此时限制其光合速率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
(3)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短时间内试管苗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 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
据此推断该患者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B.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C.肌肉兴奋性增强,会出现持续抽搐等症状
D.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 Cl- 通道开放,使 Cl- 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甘氨酸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突触能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转变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完成概念图: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
(2)c能产生______,d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其裂解并释放抗原。
(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________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内受损后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自噬体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B. 自噬作用清除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
C. 自噬体将水解产物排出体外,以促进受损细胞凋亡
D. 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