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的分泌和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经细胞代谢导致K+外流受阻,________内流,促进了胰岛素的释放。此过程中,葡萄糖不属于信息分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释放的胰岛素经体液运输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使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增多,从而促进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协助扩散 Ca2+ 葡萄糖不是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而是直接参与了细胞代谢 葡萄糖载体 加速摄取葡萄糖
【解析】
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会经细胞代谢使K+外流受阻,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同时引起Ca2+内流增加,进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释放的胰岛素通过信号转导,可促进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增加,加速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量增加。
(1)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故为协助扩散。图示中显示,经细胞代谢导致K+外流受阻,而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的释放。此过程中,葡萄糖不是和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是直接参与了细胞代谢,故葡萄糖不属于信息分子。
(2)由图可知,释放的胰岛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使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增多,从而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请回答:
(1)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则应该采用________法调查其个体数量;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采用________法调查其个体数量.
(2)图中信息显示,该种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随________而变化;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月份入侵该岛,并以该种群未成熟的个体为食,这将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第二年的________,最终使岛上该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
(3)8-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为________;若该种动物的成熟个体是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适度捕猎的时间可以考虑选在每年的________月份以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据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可以双向传递
B. 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
C. 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D. 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 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是行为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分析得出呈“S”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同学发现生产面筋(小麦中的蛋白质)会产生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可以用来生产葡萄糖、酒精和醋酸。下图是某位同学设计的利用淀粉的流程。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节约成本,使微生物能重复使用常采用___________法固定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定化细胞可以用海藻酸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溶化后的海藻酸钠需冷却到室温才可以加入菌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还需要使用氯化钙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在无杂菌的条件下进行,对使用到的玻璃器具一般用___________法灭菌。从生产酒精到生产醋酸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两个方面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脑部大多有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斑块且患者神经元会发生“过劳死”。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酶切片段被分泌到细胞外发挥功能,其中一段会形成Aβ,因此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在Aβ上。然而针对Aβ研发的药物在近年均被证明无效,为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途径,研究者希望通过实验了解APP其他酶切片段(比如sAPPα)的生理功能。
(1)由于APP蛋白集中表达于神经元突触部位,研究者推测,分泌的sAPPα可能与突触部位细胞表面的_______结合,进而影响神经调节。经过筛选,发现sAPPα能与GABABR蛋白结合。为确定sAPPα与GABABR蛋白的结合区域,研究者分别构建了含_____、编码GABABR不同亚基的目的基因、一段特殊多肽(HA)的基因以及终止子的_________,转入细胞。
(2)将sAPPα加入实验组转基因细胞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去除培养基,利用特异性荧光抗体可分别标识出细胞膜上的GABABR蛋白不同亚基及sAPPα。虽然GABABR蛋白不同亚基的抗体较难获得,但研究者可用共转入细胞的_____________标识出细胞膜上表达的GABABR蛋白亚基,因为______________。根据图1实验结果,可知sAPPα仅与GABABR1a亚基相结合,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
(3)为研究sAPPα对神经元电信号的影响,在体外培养自身不表达APP蛋白的神经元,并在实验组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sAPPα,对比神经元电信号的变化(如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显示,sAPPα通过图3所示途径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请结合图3内容,解释sAPPα的作用机理________。
(5)最终,研究者发现sAPPα中一个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片段(APP 17mer)就具有sAPPα的生理功能。为验证该多肽在生物个体水平是否有效,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将同一批正常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组别 | 实验处理 | 检测 |
实验组 | 给小鼠喂食人工合成的该多肽片段(APP 17mer) | 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电信号 |
对照组 | 给小鼠喂食清水 |
①请指出该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_____。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___________。
(6)本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细胞中某种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模式图,①③代表化学键,④和⑤代表化学基团,已知该化合物可直接为肌肉收缩供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中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①水解时可为放能反应提供能量
B. ④代表的化学基团是-H,⑤是一种含氮的碱基
C. 该化合物可以在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到
D. 细胞中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该物质直接提供能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叶肉细胞内氢元素的部分转移路径,其中[H]是还原型辅酶I或Ⅱ, ①④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③④过程均发生在生物膜上,也都伴随ATP的合成
B. 图中③过程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该过程的产物还有丙酮酸
C. 图中②过程消耗高能磷酸化合物,[H]还原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
D. 图中④过程消耗氧气,释放较多的能童且有一部分转化成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