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
甲种群 | 4900 | 4120 | 3176 | 1218 | 110 |
乙种群 | 0 | 12 | 72 | 432 | 2592 |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解答 解:(1)分析题意可知,甲、乙种群都是该湿地吕两种小型野生草本植物,它们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对生态系统完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和信息传递功能有重要作用.
(2)乙种群从无到有,在这五年之内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没有天敌等,按照该数学模型,预计第六年种群数量将达到2592×6=15552株.
(3)从上表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五年间甲、乙两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可以看出,乙种群在竞争中获胜,甲种群逐渐被淘汰,即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2)空间充裕、没有天敌等 15552
(3)竞争 次生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区分识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识记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能够利用题干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种群数量的计算,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天) | 起始 | 1 | 2 | 3 | 4 | 5 | 6 | 7 |
培养液中小球藻数量 (106个/mL) | 0.90 | 1.00 | 3.21 | 3.92 | 5.40 | 3.78 | 4.31 | 5.26 |
实验期间室温(℃) | -- | 9-13 | 8-18 | 8-18 | 9-17 | 1-11 | 2-12 | 10-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 |
B. | 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 |
C. | 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 |
D. | VLDL分泌出细胞外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项 | B. | 一项 | C. | 两项 | D. | 三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 | |
B. | 线粒体中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参与 | |
C. | 线粒体中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 | |
D. | 线粒体中的蛋白质都催化[H]和氧的结合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 |
B. | 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frac{1}{16}$,则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 |
C. | 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
D. | 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是基因突变 | |
B. | 发生了基因突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 |
C. |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 |
D. |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