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病、无乙病 | 无甲病、有乙病 | 有甲病、有乙病 | 无甲病、无乙病 | |
男性 | 279 | 250 | 7 | 4 464 |
女性 | 281 | 16 | 3 | 4 700 |
分析 分析表格:甲病的男女比例接近于1:1,与性别无关,且甲病的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的发病率男大于女,说明与性别有关,且乙病的发病率较低,说明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 解:(1)要调查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病的男女比例接近于1:1,可见与性别无关,因此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3)调查总人数是10000人,患甲病总人数是570人,纯合子是200人,杂合子是370人,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200×2+370)÷20000=3.85%.
(4)①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Ⅲ3患乙病,其父母均表现正常,可推知Ⅲ2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
②由题意推知Ⅲ1的基因型为AaXBY,而Ⅲ2的基因型为$\frac{1}{2}$aaXBXb、$\frac{1}{2}$aaXBXB,二者婚配所生的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frac{1}{2}$×$\frac{1}{2}×\frac{1}{2}=\frac{1}{8}$.
③Ⅲ1的基因型为AaXBY,Ⅲ2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其后代女孩中无乙病患者,因此可推测此病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人群中随机抽样
(2)常
(3)3.85
(4)①aaXBXB或aaXBXb
②$\frac{1}{8}$
③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琐碎,需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透彻的分析与解答,综合考查对知识点的分析与解答的能力,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本题中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要根据每一种遗传病的规律特点进行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处于图1中BC段的细胞有(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毓文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
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 B.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
C.O2中的O转移到H2O和CO2中 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聚合酶可作用于部位① | |
B. | ②处的碱基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
C. | 把此DNA放在含${\;}_{\;}^{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二代中含${\;}_{\;}^{15}$N的DNA占$\frac{3}{4}$ | |
D. | 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frac{n}{m}$(m>2n),则G的个数为($\frac{pm}{2n}$)-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如甲、丙分别表示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表达的基因,则乙不应包括血红蛋白基因 | |
B. | 如甲、丙分别表示线凿体和叶绿体内的有机物,则乙应包括ATP、葡萄糖等 | |
C. | 如甲、丙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增殖过程,则乙应包括RNA的复制 | |
D. | 如甲、丙分别表示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特征,则乙应包括遗传信息的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 |
B. | 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 |
C. | 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 |
D. | 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出现,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