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下列哪些现象(  )
A.同源染色体配对B.DNA复制
C.同源染色体间交换D.基因发生变异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即发生联会现象,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能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可发生变异,D正确.
故选:ABC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
(2)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
①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ABC(填选项)的场所.
A.生成            B.成熟            C.集中分布
②免疫活性物质是B(填选项)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A.都由            B.不都由
(3)请写出图中以下细胞的名称:
细胞I:效应T细胞,细胞II:记忆细胞,细胞VI:效应B细胞.
(4)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有BC(填选项).
A.细胞I           B.细胞II          C.细胞III          D.细胞VI
(5)图中所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过程的是途径①.
(6)图中某种初始状态T细胞分泌的物质“▲”是淋巴因子,其作用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体液(或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维持机体的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的.
(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自身免疫病;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
(5)当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体温调节的功能,最终使机体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6)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机体中很多细胞都会同时接触到某一激素,为什么它却只引起某一种细胞的特定反应?只有靶器官和靶细胞有相应激素的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一种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促进或抑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它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B.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性有关,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分析可知,如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为抑制,②③为促进
D.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B.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研究探讨该问题.实验选用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据实验回答:
(1)将原始对链霉素敏感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皿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如图“印章”将培养皿1中的菌群“印”在培养皿2、3上培养.“印章”位置保持不变.培养皿3根据其功能,称为选择培养基.“印章”使用前需作灭菌处理.
(2)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的菌落上挑出少量移入培养基4中.如图反复几次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微生物的突变是自发的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自发突变的,原因是因为抗链霉素菌种的获得是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敏感细菌中获得的.
(3)要分离出单个菌落,除了本实验中的涂布法外,还可以用平板划线法.
(4)上述不含链霉素培养基通常使用的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5)现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根据以下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E→A→C→B→D→G.
物质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突变体 A B C D E G
 1---
+
-
+
 2-
+
-
+
-
+
 3-----+
 4-
+

+

+
-
+
 5+
+

+

+
-
+
(+: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表示植物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
B.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情况下CO2吸收量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反应强度不同
C.乙图中曲线CD段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加强;D点之后,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
D.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只需注意提供上述环境因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能够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I.实验材料:小白鼠胚胎.
Ⅱ.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细胞培养箱、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
Ⅲ.实验原理:将有毒物质加入细胞培养液后,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发生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变异(答出有毒物质使细胞发生变异),根据这些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Ⅳ.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液:把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人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液.
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或适宜温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繁殖到大约第8代左右时,同时从细胞培养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迅速杀死细胞,将细胞固定在不同的分裂时期.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中央,加1-2滴一定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染色,3-5min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并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V.实验结果:
培养瓶ABC
Q值1.3%12.5%0.1%
Ⅵ.实验结论: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玉米(2N=20)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点后细胞内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