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甲相当于图1中的B.
(2)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A期.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图1中E出现大量白化苗,则F、D的数量变化为都将减少.
(4)图3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贮存;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5.6%(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E可利用光能为生产者,C为分解者,F、D、B均为消费者,A为二氧化碳气库,由图2种群数量关系得食物链为植物→乙→丙→甲;图3中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包括被植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而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的来源为从生产者那里同化、由外界补充,去向包括被小型肉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

解答 解:(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包括B、C、D、E、F,由图2种群数量关系得食物链为植物→乙→丙→甲,故甲相当于图1中的B.
(2)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A时期种群数量最大,其种内斗争最激烈.    
(3)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即生产者的数量大量减少,则F、D、B的数量将会减少.
(4)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贮存;生产者传递出的能量即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2.5+9+4+0.5-2=14(J/cm2•a);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1+5.1+0.25+0.05-5)÷(14+25+70+3=112)×100%=15.6%.
故答案为:
(1)B、C、D、E、F     B     
(2)A     
(3)都将减少
(4)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5.6%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B.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C.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D.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原因是(  )
A.电子显微镜设计精密
B.利用了电子束波长很短的特点
C.电子显微镜所用切片更薄
D.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光学显微镜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提取人红细胞的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并测定脂质单分子层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其铺展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红细胞中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等无机盐在红细胞产生乳酸后,可以起缓冲作用,使红细胞的PH值不出现大的变化,这说明无机盐能维持酸碱平衡.
(3)不同的脂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脂质不溶于水.
(4)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请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不同.
(5)从母牛甲的体细胞质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牛乙去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将胚胎植入母牛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牛的各种性状,大多像甲、像乙、像丙,为什么?甲 牛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研究人员以某绿色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图甲装置,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及气体膨胀等因素的干扰,对植物相关生理过程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要验证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可用两套甲装置,其中一套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O2缓冲液作为对照组,另一套在烧杯中加入等量的NaOH溶液作为实验组.
(2)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甲装置由黑暗处移至阳光下,短时间内植物体内C3含量的变化是减少(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图乙是对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研究的实验结果,图中代表a、b、c温度,且a>b>c;Ⅰ、Ⅱ、Ⅲ代表CO2浓度,且Ⅰ>Ⅱ>Ⅲ.a、b、c中,一定超过了最适温度的是a;Ⅰ、Ⅱ、Ⅲ中最接近最适浓度的是Ⅰ.图中,曲线反映了该植物的真(填“真”或“净”)光合作用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甲图中的[H]来自水的光解,图乙中的[H]都来自于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
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图1是根据相关实验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或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则在AC段时(不包括A、C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
(3)若将光源由远及近向大试管移动,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90cm逐渐改变为45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快的先后顺序是先是C3的还原,然后是CO2的固定,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小于(大于/小于/等于)B点.
(4)研究者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图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结构②转移至结构①的物质主要包括ADP、Pi和NADP+或ADP和NADP+
(5)在实验过程中,用H218O培养黑藻,发现实验者体内细胞中的有机物出现了18O元素,分析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l8O先参与光合作用生成l8O2,被实验者吸入体内,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l8O,H2l8O再参与细胞内有机物的水解(如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使得实验者体内细胞中的有机物出现了18O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我国科学家已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已知水稻体细胞含24条染色体,则是(  )
A.对24条染色体DNA上基因的所有碱基对的序列测序
B.对13条染色体DNA上基因的所有碱基对的序列测序
C.对12条染色体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测序
D.对13条染色体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测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