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如图为人体内的反射弧示意图及其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图乙中的①是线粒体,④除作用于神经细胞外,通常还可以作用的细胞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刺激B处时,该处膜内电位变为负电位→正电位.
(3)兴奋在结构乙中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突触上传递时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成人不但能够憋尿,还能在没有尿意的时候排尿,但是当人因受伤丧失意识后就会像婴儿一样尿床.该现象说明大脑皮层与脊髓之间的关系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是反射弧模式图,其中B是传入神经,A是传出神经;图乙是突触的放大,其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后膜上递质的受体,④是神经递质.据此答题

解答 解:(1)由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来看,甲中A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纤维,其产生神经递质通常可以作用的两类细胞是腺体细胞和肌肉细胞,因为传出神经纤维连着效应器,而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图乙中的①是线粒体,可提供能量.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人体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刺激B处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变为负电位→正电位.
(3)突触在传递信号时,信号的转换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4)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促进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
故答案为:
(1)传出神经   线粒体   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2)电信号(局部电流) 单向   负电位→正电位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低级神经中枢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的产生与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如图所示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三种类型,判断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细胞膜的功能只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这一项

B.能进行甲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

C.能进行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下丘脑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D.能进行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抗利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2)实验原理:酵母菌(从结构上看,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型.
(3)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五只、弯曲玻璃管若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4)实验方法步骤:
①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上图(一)、(二)安装好.
②C瓶中加入10%的NaOH溶液,图(一)、(二)中A、B瓶中分别加入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图(一)、(二)中D、E瓶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上述两组装置的温度适宜且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混浊程度变化情况.
(5)结果预测和结论:若图(一)、(二)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混浊且图(一)中混浊程度比图(二)中大,则说明酵母菌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且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
(6)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试剂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 除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外,还可以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看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色的时间长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光合促进剂是一种与生长素有类似生理作用的生长调节剂.某科研人员利用番茄为实验材料来探究光合促进剂的生理作用,其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且长势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溶液、蒸馏水、尺、天平等.
(1)实验步骤:(请补充完善)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且长势良好的番煎若干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第二步:对甲、丙两组喷洒适量的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溶液;对乙、丁两组(对照组)喷洒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四组番茄放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四组番茄的叶片颜色,测量并计算每组番茄的平均株高(或植株的平均高度、株高的平均值),待成熟后计算每组坐果数、称量并计算单果重量的平均值.
(2)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名称平均株高(cm)坐果数(个)叶色平均单果重(g)
甲组220.228.2深绿172.5
乙组206.626.4绿156
丙组222.827.6深绿170
丁组218.825.8绿152.5
植物生长状况、产量记录表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中,因变量有4个.
②据表中叶色情况分析、推断:光合促进剂增加番茄产量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叶绿素(物质)的合成,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果实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变异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2变异只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C.两种变异都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
D.两种变异都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是说明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著名实例.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填“同一”或“不同”)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步分布在不同岛屿上.
(2)由于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被海洋隔开,这些不同种群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且一个种群的这种改变对另一个种群没有(填“有”或“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改变.
(3)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对艾滋病的疫苗研究,经历了三个“时代”.早期,科学工作者从HIV感染自愈者体内采取相应免疫细胞,使之与骨髓瘤细胞结合,生产HIV的抗体,具体过程见图1:

(1)上述过程①的生物技术称为细胞融合技术;要获得纯净、单一的抗体,上图过程最关键的操作要点之一是单个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或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随后,转基因技术被运用到了HIV的疫苗的研制工作中,科学工作者研制的第二代HIV疫苗的操作简要路径见图2:
(2)用该方法产生的疫苗进行接种,与上述图1的抗体注射方法的免疫功能相比,其关键的优势是血液中抗体含量因代谢会逐渐降低,而抗原可以激发B细胞产生记忆细胞,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浓度;
(3)该疫苗接种,具有一定的HIV防疫作用,但不能治愈HIV感染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不能治愈的主要原因是HIV寄生于细胞内,抗体只能应对内环境中的病毒,用X、Y两种限制酶作用于病毒DNA片段,并进行电泳分析,其结果见图3.

(4)A至D选项中,关于两种酶切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C
科学工作者发现一种蛋白质(D4-Ig),它能与HIV表面的糖蚩白结合,从而使HIV失去侵染T细胞的能力;腺相关病毒是杆状病毒,无激活复制基因,对人体相对安全.腺相关病毒其基因组中含有常用病毒衣壳基因rep和复制相关缉白基因cap,为安全起见,需要去除复制基因.目前,科学家利用其相关实验研究,实验工作相关信息如图4:

(5)目的基因运载体是腺相关病毒(或腺相关病毒粒子和腺相关病毒基因组).过程①需要对D4-IG蛋白进行氨基酸种类与序列测定,才能人工合成D4-IG基因.这个过程产生的基因组可能在某些碱基上有所不同其原因是有些氨基酸会有2种以上的密码子.
(6)被两种病毒双重感染的T细胞解体的HIV病毒相比入侵时的差异是HIV病毒的衣壳蛋白已经与D4-Ig蛋白结合,失去再感染T细胞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细胞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C.细胞膜中脂质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无膜结构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把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合细菌的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叶绿体等结构
C.视野中的异物,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