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
A.醋酸菌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密码的翻译
B.蛙红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C.蓝藻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D.人体肝细胞内,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中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不断上升 B.先升后降 C.先降后升 D.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有的兴奋会及时消失,有的兴奋并不立即消失,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如图1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 .
(2)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M的指针偏转情况是 、N的指针偏转情况是 .
(3)图2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则a~b段的Na+内流, 消耗能量;c~d段的K+ ,不消耗能量.
(4)2014年夏季广东爆发登革热疫情.病原体是雌伊蚊传播的登革热病毒,患者表现疼痛、发烧和出血.发烧的患者往往口渴,此时机体释放的 激素增多,促进 重吸水,降低细胞外渗透压.疼痛是登革热患者的普遍病征,参照如图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痛觉产生的途径 .“布洛芬”能降低3内的多巴胺(DA)含量,起到镇痛作用.DA可使突触后膜内侧的电位发生 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GA20、GA29 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 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A20的增长量与IAA的增长量呈正相关
B.去掉豌豆幼苗的顶芽后,较正常植株长得高
C.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D.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适量的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
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
C.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
D.捐赠者(甲)感染HIV后,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
B.基因指导酶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RNA聚合酶、ATP等
C.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不一定有它的等位基因
D.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就一定有相应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碱基对增添所引发的基因突变 | |
B. | 在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过程中都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 |
C. |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 |
D. |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丝的形成进而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果蝇纯系 | ①野生型雌、雄 | ②白眼型雌 | ③黑身型雄 | ④残翅型雌 |
特殊性状 | 灰身B | 黑身b | ||
长翅V | 残翅v | |||
红眼D | 白眼d | |||
染色体 | X | II | I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