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某家族中有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常染色体上,一种为伴X的遗传病,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b),如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常或X),属于隐性遗传(显性或隐性);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常或X),属于隐性遗传(显性或隐性)
(2)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Ⅱ4AaXBXb,Ⅲ7AAXbY或AaXbYⅡ6AAXBY
(3)若Ⅲ8和Ⅲ9结婚,其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frac{1}{16}$.

分析 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3号和4号正常,后代患病,而且3号正常,女儿患病,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号和6号正常,9号患病,乙病属于隐性遗传,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儿子患病,应该是伴X隐性遗传.

解答 解:(1)根据分析,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
(2)由于7号患乙病,8号患甲病,所以4号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8号患甲病而3号和4号正常,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由于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AAXBY.
(3)8号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比值为1:1;9号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比值为1:1.因此,Ⅲ8和Ⅲ9结婚,其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frac{1}{2}$×$\frac{1}{2}$)×($\frac{1}{2}$×$\frac{1}{2}$)=$\frac{1}{16}$.
故答案为:
(1)常    隐性    X    隐性
(2)AaXBXb   AAXbY或AaXbY     AAXB
(3)$\frac{1}{16}$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致病基因位置判断,伴X性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中的信息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解此类题目的思路是,一判显隐性,二判基因位置,三写出相关基因型,四进行概率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
①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③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④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B.自交、测交、杂交、自交
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D.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的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三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
实验4: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
(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黄果是隐性性状.致死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AaBB、AaBb,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自交,看果实颜色性状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此是AaBb、aaBb.
(4)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6:2:3:1,共有6种基因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DNA粗提取”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获取核物质
B.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的黏稠物不在增多
C.在用酒精凝集DNA时,使用冷酒精,效果更佳
D.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B.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C.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D.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增加→血糖利用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其作用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
(3)e和f都是记忆细胞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细胞.
(4)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主要是进行图中所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6)图中c形成g和f是免疫的效应阶段,而g中产生的物质称为抗体.
(7)g细胞的产物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中(写一种细胞器).
(8)e和f的作用是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分别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研究发现,家鸡的芦花与非芦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D与d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羽毛为芦花性状的公鸡与母鸡杂交,子代中只有母鸡才可能出现非芦花性状.应选择何种基因型的公鸡与母鸡杂交,在雏鸡时可以依据有无芦花性状淘汰公鸡,以便多养母鸡,提高产蛋量(  )
A.(♂)dd×Dd(♀)B.(♀)DD×dd(♂)C.(♀)ZDZd×ZDW(♂)D.(♂)ZdZd×ZD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科学家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32P、35S作了如表所示的标记.
噬菌体(T2)成分细菌(大肠杆菌)成分
核苷酸标记32P31P
氨基酸32S标记35S
此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子噬菌体与母噬菌体的外形和侵染特性均相同,请分析完成:
(1)噬菌体的元素组成有C、H、O、N、P、S等元素..
(2)噬菌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3)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表中所述元素是32P、31P.
(4)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表中所述元素是35S.
(5)此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细胞器中能进行柠檬酸循环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