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虽然其结构单一,但是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主要因素是
 

(2)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
 
方法来防治害虫.
(3)秸秆可作为有机肥料,若用15N标记秸秆中含氮的有机物,则这些有机物经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作用,再经
 
的作用形成NO3-,通过
 
方式进入根细胞.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植物蛋白.
(4)秸秆中含碳物质在好氧菌的作用下,生成
 
,同时释放了大量的能量.
(5)图中农田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
 
考点:生态农业工程
专题:
分析:1、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人们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包括身体代谢的利用和生活上的利用),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都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的..
解答: 解:(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虽然其结构单一,但是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
(2)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害虫,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防止污染环境.
 (3)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可将15N标记秸秆中含氮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经硝化细菌的作用形成NO3-.NO3-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根细胞并经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植物蛋白.
(4)好氧菌将以秸秆中含碳有机物为原料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了大量的能量.
(5)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能量流动.
故答案为:
(1)农作物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2)生物防治
(3)分解者    硝化细菌     主动运输 
(4)二氧化碳     
(5)能量流动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农业工程的构建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甲病基因.已知,当含有决定睾丸发育基因的Y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其它染色体上后,人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为XX的男性,如Ⅱ4.请分析回答:

(l)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5和Ⅱ6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10的基因型为
 

(3)Ⅱ4个体
 
(填“患”或填“不患”)甲病,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
 
次用到磷酸缓冲液,
 
次用到蒸馏水.
(2)实验在
 
时要用到生理盐水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透析的原理是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样品纯化的目的是
 
.血红蛋白分子是含
 
条肽链的分子.
(5)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
 
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请据图回答:
(1)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
 
.(用图中序号回答)
(2)④中所含成分可以和
 
中的成分相互交换.
(3)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
 

(4)饥饿时,胰岛分泌的
 
增加,它作用于图中的组织细胞,促进
 
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附加题)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节到20℃,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有无影响?
 

(2)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分钟,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是否有关?
 
,理由是
 
;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作物的生长中心(如花、种子、果实等)对有机物的需要量比其他器官大,研究发现,生长中心与光合作用效率之间是相互协调的.请设计实验证实作物的生长中心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实验材料:正在抽穗的小麦等
实验原理:
 

 

方法步骤:
第1步:控制适宜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变,进行如图丙的操作;
第2步:光照1小时后:
 

第3步:
 

第4步:
 

推测最可能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稻瘟病菌可导致水稻瘟病,科学家研究发现小金色链霉菌能产生一种物质--“春日霉素”,能杀死稻瘟病菌.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病原菌氨基酸代谢的酯酶系统,破坏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使病原菌失去繁殖和侵染能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色链霉菌的无性生殖方式为
 
生殖.该生殖过程发生
 
(减数/有丝)分裂时,A步骤用紫外钱或X射线等处理,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中的
 
期.经处理,有些菌体将能产生更多的春日霉素,这一变化的遗传学原理属于
 

(2)B步骤是用直径为6mm的打孔器竖直插入培养基中,取出单菌落放在另一空培养皿中培养,这样各菌落分泌到培养基中的
 
不会扩散,实验结果可靠.
(3)将单菌落转移到含有水稻瘟病菌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抑菌圈,抑菌圈
 
,说明该菌落对于稻瘟病菌的杀伤力越强.在该过程中,单菌落产生的春日霉素对稻瘟病菌起到
 
作用.如果有些稻瘟病菌能够抵抗春日霉素的作用,说明其在接触春日霉素
 
(之前/之后)产生了突变.
(4)优良菌种的标志是产生的春日霉素
 
,对于稻瘟病菌的杀伤力
 
.春日霉素属于小金色链霉菌的
 
产物.
(5)春目霉素杀虫剂投人生产,能防治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油菜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甲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我国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4%提高到58%.
(1)据图甲分析,你认为提高油菜产油量的基本思路是
 

(2)如图乙表示基因B,α链是转录链,陈教授及助手诱导β链也能转录,从而形成双链mRNA,试问:
①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的单体是
 

②为什么基因B经诱导后转录出的mRNA就能提高产油量?
 

③转录出的双链mRNA与图乙基因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与显微镜有关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图甲是低倍显微镜下某视野中的图象,换用高倍镜后,看不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能的原因是未向右边适当移动装片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步骤是:撕取洋葱磷片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C、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和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等材料需要染色后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
D、图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状态,实际上细胞质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图中所标注的叶绿体实际位于细胞的右下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