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研究人员测试新抗生素对某种链球菌杀菌效果,这种链球菌能引起人的咽喉感染,将此链球菌分别接种在三个培养皿中,在2号培养皿中放入一片浸过新型抗生素的圆片,3号作为对照,三只培养皿如图.

(1)请对本实验做出假设:这种新型抗生素对细菌生长无影响;或这种新型抗生素对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细菌喜荤,霉菌喜素”,所以该细菌培养基一般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bedca.(用下列字母排序)
a.倒置培养基 b.计算和称量 c.灭菌 d.调pH e.溶解和熔化
(3)为能彻底消灭培养基中的其他微生物,科学家研究出间隙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100℃下维持30分钟,然后在35℃~37℃下放置24小时;第二天、第三天重复第一天的操作.请分析:
①培养基在100℃下维持30分钟的目的是杀死活的微生物.
②在35℃~37℃下放置24小时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杀死24小时中由细菌芽孢萌发而生长的微生物.
③怎样证明间隙灭菌法的效果?将培养基在37℃下放置3~5天,如果无微生物生长,则证明培养基已达到灭菌效果.
(4)对照组培养皿3中的圆片应作怎样的处理?将圆片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无菌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5)利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培养皿1进行该链球菌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待长出菌落后,利用无菌绒布将培养皿1中的菌落转移到培养皿2和3中,转移过程要注意不能转动绒布.
(6)三只培养皿都放在37℃的温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其中1号培养皿的变化结果如图,在2号培养皿中画出假设的变化结果.

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测试新抗生素对某种链球菌的杀菌效果,自变量是抗生素的有无,因变量是细菌的生长状况,由此可以确定实验假设.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一般为先计算和称量各种物质,再进行溶解和溶化成溶液,然后再调pH和灭菌,最后倒置培养基.无论哪一种灭菌方法,最终目标是杀灭或清除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过程中始终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等.

解答 解:(1)题干中描述本题的目的是测试新抗生素对某种链球菌的杀菌效果,所以可以假设“新型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当然也可以假设“新型抗生素对细菌的生长无影响”.
(2)“细菌喜荤,霉菌喜素”,所以该细菌培养基一般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配制培养基时,先计算和称量各种物质,再进行溶解和溶化成溶液,然后再调pH和灭菌,最后倒置培养基.
(3)灭菌的最终目标是杀灭或清除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4)3号作为对照不需要加任何抗生素,将圆片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无菌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5)接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印章法转移菌种时,绒布不能进行转动,才能确保细菌位置不变.
(6)有抗生素的周围部位没有菌落的形成,其他部位仍有菌落.结果如图:

故答案为:
(1)这种新型抗生素对细菌生长无影响;或这种新型抗生素对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 bedca
(3)①杀死活的微生物 ②杀死24小时中由细菌芽孢萌发而生长的微生物 ③将培养基在37℃下放置3~5天,如果无微生物生长,则证明培养基已达到灭菌效果
(4)将圆片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无菌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5)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 不能转动绒布
(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实验,原则加强学生微生物培养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丘陵山地生态果园模式图,请利用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果园中的生产者主要有牧草、果树,分解者主要有食用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等.
(2)与单纯的果园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原因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多,食物网复杂(或营养结构复杂).
(3)在果园养鸡,既有助于消除杂草,减轻虫害,鸡粪还可以成为果园的有机肥料.假如鸡所获得的能量$\frac{3}{5}$来自草,$\frac{2}{5}$来自害虫,则鸡每增重lkg,至少需要消耗草13kg.
(4)牧草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储存在有机物中.
(5)这种新型果园能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请写出两项具体措施:牧草为食用菌培养提供原料、食用菌菌渣投入沼气池、沼渣用于食用菌培养、动物粪便进入沼气池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番茄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CPP32是细胞质基质中的一种蛋白质,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CPP32会被剪切成2个小片段,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故常用CPP32被剪切与否作为判断细胞凋亡的指标.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中的一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华裔科学家王晓东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和表所示:
组别123456
HeLa++++++
细胞色素C的抗体++++
++
+++
CPP32剪切情况++
(1)dATP完全水解能得到三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腺嘌呤.据图,可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且当其他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调亡的效果越明显.
(2)已知细胞色素C的功能是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可判断细胞色素C分布于线粒体内膜.表中加入细胞色素C的抗体的作用是除去匀浆中原有细胞色素C.已知图2对应的实验中还使用了如下两种药品:A.dATP  B.足量的细胞色素C,则可判断药物①是B,②是A.
(3)用显微注射技术向完整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注入足量的dATP后,发现CPP32并未被剪切,细胞亦未凋亡.据题中信息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完整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中,被线粒体膜隔开,无法和dATP共同作用于CPP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扶沟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年03月18日《科技日报》上海交大Bio﹣X中心主任贺林院士成功揭示了短指症致病机理,从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可能.已知短指(B)对于正常指(b)是显性;会说话(D)对聋哑(d)是显性.一位正常指聋哑人的父亲是短指症,母亲为正常,父母都会说话.问正常指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是什么?他的妹妹患病的概率多大( )

A.父BbDd、母bbDd

B.父BBDD、母bbDd

C.父BbDd、母bbDd

D.父BbDd、母bb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用到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碳源为对羟基苯甲酸.
(2)实验原理是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增大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比例.
(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5)⑥为对照组,⑦为实验组,设置⑥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要分离的目的微生物.
(6)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火焰旁的无菌区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图甲为X溶液在某细胞内外随时间的浓度变化情况,图乙为一定时间内所观察到的该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吸收X的速率与载体蛋白有关
B.该细胞在A点之后不会出现图乙所示状态
C.该细胞可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进行实
D.该细胞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B.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C.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均是由光照决定的
D.在食物充足条件下,仓鼠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形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宁波木犀是一种常绿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其生长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子水平研究表明,宁波木犀和桂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同属于木犀属,因此常有人将宁波木犀当作野生桂花来利用而被大肆采挖,造成了宁波木樨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

(1)图1为不同区域宁波木樨海拔垂直分布格局,由图1可知,宁波木樨垂直分布区域最广的是湖北省.下列最可能与造成如图分布格局无关的因素是D.
A.降水B.气温C.光照D.土壤
(2)调查发现,同一区域不同海拔的宁波木犀种群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宁波木犀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就地保护.为使其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是A.
  A.种子繁殖   B.嫁接   C.扦插   D.植物组织培养
(4)调查某一区域内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图2中ABCD所示为各种不同的取样方法,图中黑点表示被统计的宁波木犀,其中对取样的统计方法正确的有ABC(多选).
(5)研究者借助PCR技术对黄山、金华和南京地区的宁波木犀种群和桂花种群之间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研究,并绘制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图(如图3),由此推断A亲缘关系最近.
A.黄山和金华的宁波木犀
B.黄山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C.金华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D.南京的宁波木犀和桂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